第30章 《穿成李世民的鸟后》67(1 / 2)

  “哭昭陵”是唐代的制度中规定,凡臣子百姓有冤情未申时, 可以到唐太宗李世民的昭陵前哭诉,然后会有官员来处理。

  发展到后来, 许多才子自认为怀才不遇、不遇明主, 也会到昭陵面前哭。

  假如李世民去世后真得进入地府,大概死后和生前一样忙碌, 毕竟每天都得处理好多冤案和好多才子的心愿。

  尤其是安史之乱之后,唐人深感唐玄宗不如唐太宗, 昭陵前哭得人倍增, 李世民大概得忙死。】

  李世民的表情顿时几番变化, 颜色十分精彩。

  心情也几经起伏,一会儿高兴感动,一会儿悲痛担忧。

  “安史之乱……”李世民皱眉看着这四个字,最终只能重重一叹,“朕反倒是希望昭陵前无人来哭。”

  百姓过得太苦,无处解决,才只能寄希望于自己这个已经过世多年的先帝。

  若是民间没有冤案, 才子都能有大展才华的地方,哪里还需要到昭陵前来哭?

  他好不容易才让贞观朝民间有了“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的太平景象,却被安史之乱给迎面痛击, 仿佛自己的努力都是白费。

  “唐玄宗……”大臣们的心情也没轻松到哪里去, 原本剿灭东突厥的喜悦此时荡然无存。

  李世民咬牙:“可惜隔得太远,不然怎么也得好好教训教训!”

  【大唐以后得皇帝依然以唐太宗为榜样。

  比如蒙元的成吉思汗, 非常推崇李世民会打仗,曾夸赞:“欲安邦定国者, 必悉唐宗兵法。”

  还有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是李世民铁粉。时时刻刻以他为鉴,还学习李世民写给儿子的为帝范本《帝范》。

  给大家看一下记录:

  洪武元年闰七月,太祖与侍臣观古今帝王画像,至汉高祖、唐太宗、宋太祖,谛视久之;

  洪武六年三月,太祖对群臣讨论:“昔日唐太宗说,人主自贤,臣不匡正……太宗英杰之主,有见此乎,纳言如流,大小必采,故能致贞观之治……”

  洪武六年四月,太祖“朕观唐太宗言”;洪武九年六月,洪武十四年正月,洪武十六年二月,太祖观唐太宗《帝范》,洪武十六年……

  太多了,这还是《明太祖宝训》记载的公开场合的,私底下的学习还没有说,可以看到朱元璋对李世民的推崇了。

  还有后面的清朝,清朝皇帝虽然是满人入关,但是也不影响康熙和乾隆皇帝都崇拜李世民。乾隆皇帝曾说,他最佩服的皇帝只有三人,圣祖康熙,唐太宗李世民,和宋仁宗赵祯。】

  朱元璋难得有些不自在了。

  “天幕提这些作甚?这不都是正儿八经的学习吗?”

  什么铁粉,名字怪怪的,铁磨成粉还怎么用?跟他崇拜李世民有什么关系?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