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贪,憎,爱,恨,痴32(2 / 2)

真正通往财富自由的路,永远只有创业或者加入一个有发展前景的创业团队。

要么你自己成为独当一面的创始人,带领团队在商场厮杀,攻城掠地,而后划分胜利果实,让团队成员吃香喝辣;

要么你在一个正确的时间点,加入一个极具发展潜力的创业团队,陪伴着公司成长,等公司发展壮大之后,你自然就可以凭借早期员工的身份和股权吃尽红利。

举个简单的例子,像阿里巴巴、腾讯、小米这些五百强企业,他们的早期员工,现在各个都拥有不菲的身家,早期加入公司的正确决策加上手里握有的股权,足够确保后半生衣食无忧。

360创始人周鸿祎曾经说过:工资永远只解决糊口问题,工资根本解决不了买房子买车,根本解决不了财富自由问题。

当你选择了打工,其实某种程度上就是切断了自己追求更大财富的可能性。

没有人能打一辈子工

除非你在体制内工作。

虽然这几年考公的热度极高,但是任何一种看似光鲜亮丽的职业背后,都有外人所不知的难处。

比如公务员虽然工资稳定,福利待遇很好,但是身处体制内,你必须学会和各种人打交道,喝酒应酬也都是必备技能,很多时候想起来一眼望到头的重复生活,难免心里也发怵。

但这样的生活,其实已经是大部分人所向往的了,能安稳度过一生,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人生圆满。

对于大部分处于体制外的上班族来说,他们的工作是没有长远保障的,甚至可以说几乎所有人都处于失业的边缘。

为什么这么说?其实背后的底层逻辑很简单:资本都是逐利的,招聘员工就是一场交易,如果购买员工的时间可以给企业带来利润,那么企业当然乐意扩招,甚至提高待遇。

但是如果经济下行,企业经营困难,那只能是先裁员自保,把现金流先稳固下来才是重中之重。

对于员工失业后何去何从,房贷车贷怎么办,企业不会考虑,对于他们来说,裁员一完成,“交易”就结束了。

所以,打工人必须要觉醒的一个认知就是:打工永远只是过渡,没有人能依附在“公司的屋檐”之下生存一辈子。

打工的风险,远远大于创业

因为打工的风险是确定的。

人这一辈子,最害怕出现的人生变故就是一场意外摧毁我们半生的积蓄。

这样残酷的现实其实有可能发生在任何人身上,一旦发生,对普通人来说就是巨大的打击,难以招架,往往会让人数十年无法翻身。

这就是人生的“风险”所在,那么我们如何去对冲这样的风险呢?唯一的办法就是拥有足够多的现金流。

只有当你拥有足够的存款时,你才不会惧怕人生的任何意外,心中的安全感也会油然而生,家庭也会因为拥有富足的物质条件而其乐融融。

但是“打工”这种搞钱方式,是不可能让我们解决“突发意外”这种人生死局的,这就是为什么我说“打工的风险是确定的”,且风险系数远远大于创业。

这就像赌博,你最好期待自己生命中不要出现重大变故,否则一旦出现,人生就会变得极其被动。

与其如此,不如在足够年轻的时候就觉醒认知,丢掉一切对世界的美好幻想,想尽办法开启自己的事业,走上一条越来越宽广的创业之路。

一旦此路走通,人生的风险将大大降低,各种讨人厌的生活烦恼也会消除90%以上。

如何开启自己的事业?

首先告诉自己:速成绝无可能。

“想要快速拿到结果”是独属于低认知之人的浮躁妄念,他们的内心极其焦虑,并且没有足够的阅历去理解世界的真相,在他们眼里,一件事几天内看不到成效就该被“判死刑”了。

什么日拱一卒,什么自我精进,什么慢慢变富,在他们眼里都是扯淡,他们不相信艰苦奋斗的试错过程,他们只想享受那个最后的暴富结果。

这样的人,注定和财富无缘,因为他们首先不尊重自己,其次不尊重这个社会的基本规律。

很多人之所以没有执行力,其实不是因为他懒或者脑子笨,而是因为他从来没有享受过“反馈”带来的快感。

想想为什么大多数人都喜欢打游戏?因为打游戏有可视化的进度条,每分钟都会得到极其清晰的“反馈”,这种快乐没有人可以拒绝。

人性就是如此,喜欢简单、直白的东西,不喜欢思考。

而获得财富的核心关键就在于:你必须逆着人性来做事,去积极思考,拆解复杂。

如果你能耐着性子熬过前期的“无反馈期”,那你就能很快进入一种游刃有余的状态,这个阶段你就可以享受到清晰的结果反馈了。

你需要在心理上给自己建立这样的认知,才有可能逆着人性坚持下去,做长期主义的打算。

许多中产返贫的人,都栽在了一件事上

杠杆式的过度消费。

一言以蔽之,中产的人生模式如下:一份固定的工资+无数次杠杆式的过度消费。

不信我们回顾一下一个普通中产的二十年,就从二十岁毕业后进入社会到四十岁这段时间。

一个普通中产要经历结婚、买房买车、养育孩子、隔几年换更大的房子、买更好的车子、生育二胎……

总之,随着年龄越来越大,大部分人的消费水平都在不断上涨,与此同时,他们的收入其实并不会有太多增长的空间,甚至还有可能在三十五岁之后迎来裁员。

所以你说,单靠一份工资的收入,如何能覆盖各种各样的支出?特别是像车贷房贷这样的杠杆式过度消费?

我相信很多人其实并不想背上这样的“沉重负担”,但社会环境是如此,很多时候人的行为会不自觉地向大众看齐。

只要你动了“我应该跟别人一样,别人有的我也要有”这样的想法,资本就会举起镰刀坐在一边,静静等待你走向“消费主义”的陷阱,而后开始发笑。

被洗脑的“刚需”

很多刚需,都是被消费主义洗脑洗出来的。

都看过那些强行上价值的广告吧,其实这些广告就是在试图潜移默化地改变我们的消费观念,让我们觉得只有消费才能凸现自身的价值。

把“消费”和“幸福人生”两者进行强绑定,是消费主义最常用的花招把戏。

画家陈丹青就曾批判过这种现象,他有一次去乌镇,一路上看到各种广告牌。

在经过桐乡的一个购物中心时,有一个广告牌陈丹青看了非常气愤。

内容很简单,就是广告牌上是一个女孩的照片,广告语写的是:“爱我,带我去太古轩(某个消费地点)”。

这种价值观其实是很可怕的,当我们的大脑接受了这种设定,就会自然而然地靠近这种消费习惯,会误以为“消费”是人生中的刚需。

就像是商人通过不断的广告轰炸,让世人相信钻石等于爱情是一样的道理。

一旦我们的“刚需”被定义,我们就会陷入消费主义的泥沼。

中产的最大问题,是天真

为什么大部分中产敢于背上30年的房贷车贷,会为了满足一时的需求而透支未来手中资金流转的可能性?

无他,只是因为缺乏对人生风险的充分认识,这种认知上的匮乏,有可能会让他们的人生陷入巨大的财务危机当中。

大部分人对未来五年、十年、二十年是没有规划的,倒不是说一定要有特别详尽的人生计划,这不太现实,但是我们至少要考虑一个问题:就是未来二十年后的我,是否还有机会上班,以及能靠什么能力在这个社会混口饭吃?

当我们没想清楚这个问题,就选择稀里糊涂地背上几百万的贷款,这样就无异于是在用自己的人生去开玩笑,去进行一场低胜算的“赌博”。

万一工作中出现裁员,或者身体健康出现一点意外,贷款也不会在意你的现实情况,只关心你会不会因此而断供。

我在文章里无数次传达一种观点,那就是我们应该过一种低风险的人生,不要主动给自己增加过度的消费杠杆,平时几千块的花呗啥的就无所谓了,但是涉及到车子房子这些大宗消费的时候,一定要谨慎谨慎再谨慎。

毕竟,住房和出行这种看似无比重要的“刚需”,也可以用“租房”和“打车”来低成本解决。

余留下来的钱,才是你打一场人生翻身仗的重要粮草。

开发第二收入曲线

甚至是第三收入曲线。

我们前面提到,中产的人生模式最大的问题就是:只有一份固定的工资收入。

这种模式的危险性就在于,你看似很忙,但本质上你永远都在做一件事,那就是把自己的时间一次性出售。

你想想,你一天有多少时间?24小时。有效工作时间多长?不超过16个小时。所以如果你想通过上班致富,那么你至少要解决一个本质问题,那就是:无限增加自己拥有的时间。

你只有无限增加自己的时间,才可以卖出去更多的时间,从而获得更多的报酬。

但现实是,这可能吗?这早已违背了客观的物理规律。

所以要想破局,你至少要做到以下两件事中的一件:

一.将同一份时间出售很多次。

二.购买他人的时间再卖出去。

第一种模式其实很好理解,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睡后收入”,像作家、自媒体创作者、导演、演员,都是这种收入模式。

他们只需要做好一份“产品”,这种产品可以是实体的也可以是虚拟的。在制作“产品”的过程中,他们付出的时间是一定的,但是它们的销量是没有上限的。

就像我写公众号,我写一篇文章大概只需要1个小时,但是文章发出去之后,很多时候就算过了十天、半个月、甚至更长时间,都还有人会阅读到,并且给我带来源源不断的收入。

这种收入模式其实是最适合我们普通人的,因为它的成本低,但收入上限高,这就是“低风险创业”的魅力。

再来说说第二种收入模式:购买他人的时间再卖出去,其实就是开公司或者投资。

前者是你通过招聘员工,购买员工的时间来为自己创造利润;后者是你通过购买创业者的时间,等到创业者的公司盈利了之后,你再从中得到经济回报。

第二种收入模式是最高级的商业模式,不过它同时也具备一定的风险,需要有足够的启动资金才可以开始。

正所谓风险和收益并存,真正有经验的创业者会不断深耕自己、不断学习行业相关知识,通过专业能力去降低风险,从而得到更稳定的收益。

总之,人的一生不是百米冲刺,而是马拉松比赛,也许你当下只是一个普通的上班族,但只要你升级自己的商业认知、积蓄自己的专业能力,你就会发现,其实人生的收入曲线是不断往上走的。

你不需要太焦虑,因为你都还没开始,那些暂时领先你的人,只是因为他们先你一步踏上了追寻财富自由的征程。

如果你也决定好了要过自负盈亏的人生,你就升级好自身的能力、秉性、耐性,然后大胆出发。

总有人会成功的,这个人也可以是你。

</p>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