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课堂激辩3(1 / 2)

这会儿纪远就正在去找哥哥纪弘的路上,因为他盘算了好一阵,觉得只有纪弘也许能让他免受这顿皮肉之苦。来到府衙门口,纪远俨然已经成了府衙的熟客,对门口看门的衙役打了个招呼就闪了进去,刚进去没有多久,就迎面碰到了州府的刺史大人。纪远赶紧拱手行礼。

“世伯下午好”

“是小远啊,这会儿来找你哥?”梁州刺史慕大人问道。

“对对对,找我哥有点儿小事儿”,纪远打着哈哈。

“你爹在家么,我正准备找你爹喝茶去呢”。

“这会儿…还是别去了,我爹这会儿情绪可不太稳定,怕是没心情喝茶”。

“你小子,又是因为你吧,你迟早给你爹气出个好歹,行了,你快进去吧,你哥他这会儿应该刚忙完”。慕大人摆摆手说道。

纪远草草告别了慕大人,来到了纪弘的房间。这会儿纪弘正拿着笔在账册上勾画着什么。听见脚步声,头都没抬起来便问道:“你小子又惹什么事儿了?”

“哥,你这回必须得救救我,我也就跟夫子表达了一下不同意见,之后夫子老人家有那么一点点激动,谁知道爹就拿着那鞭子,到处找我,说要给我家法伺候。”纪远讪讪的说到。

“你可拉倒吧,邵夫子都已经过了耳顺之年的年纪了,平时心静如水的,你能给他气着,事儿就绝不是你说的那么简单,你要不给我说实话,别说帮你,府衙大牢里的刑具我高低得捎两件回去给爹助助兴。”

“别别别,我觉得活着挺好的”,纪远随手拿起纪弘桌子上的茶杯,随意的靠在书桌侧的椅子上喝了起来,然后悠悠的说到,“事儿是这么个事儿……”。

这一日,夫子在课堂上讲《孟子》中关于君与民和社稷的关系时说到,“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

“这句话的意思是,百姓最为重要,社稷次之,君主相对于上面两者为轻,得到百姓的信任才能成为天子,得到天子的信任可以成为诸侯,得到诸侯的信任才能成为士大夫,从士大夫上到天子,他们的权利根源来自于百姓,所以一切应以民为本。这就是孟子仁政学说中的人本思想。这也是我朝施行仁政过程中的指导思想。”

“那社稷是什么意思呢?”有人问。

“社稷的本意可以分开讲,社为土地之神,稷为谷物之神。社稷之神即为土谷之神,在周朝时期,社稷之神通常被当做保护神供奉起来。由于土地和谷物对农耕社会的极端重要性,后来社稷逐渐成为了国家的代称。所以社稷即是国家。”

夫子继续耐心的答到,“人民在土地上辛勤耕耘,产出的粮食供养了整个国家,所以在这个角度上,就可以解释为何民为本,另一方面,数量众多的民报团便组成了国,而君则是得到众多民的信任,而推举出来首领,而因为有这个首领,对内用规则将国家内部的人民团结的更为紧密和高效,对外代表人民表达整体意志。我朝太宗皇帝就曾告诫百官,“天子者,有道则人推而为主,无道则人弃而不用,诚可畏也。”由此也能看出君与民的关系。” “那社稷,也就是国家,是属于民还是属于君的呢?”一直没说话的纪远问到。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