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3章 全军换甲333(1 / 2)

困扰梁山军队建设的,始终有两大问题。

第一自然是战马缺乏,经过几次大战,梁山目前拥有八万余匹马,但战马只有一万六七之数,故而十营骑兵,还做不到一人双马。

在击退宣赞领兵来袭后,梁山就在水泊的东面,建起了两处马场,场地自然是郓、济两州本就有但却被荒废的群牧监所属的土地。

不过以王伦对未来的规划,中原王朝对马匹的需求一向都是巨大的,强如唐朝,不还是缺马么?因为中原王朝对马的需求,从来不是几百匹几千匹,而是十万数量级别的。

王伦虽然不看好高丽,但觉得耽罗岛还是可以占据下来,当作一处养马场的,那么好的岛屿,让给高丽,实在是暴殄天物,故而他早已经记在了心中。

第二则是甲胄的问题。

自商周以来,发展到唐宋,华夏王朝的制式铠甲已经很丰富齐全了。由于战争规模的不同,战争中奔袭、行进的距离不同,华夏的甲胄发展历程,与西方是截然不同的。

宋朝的甲具,多是在唐甲基础上的改进和改良,且以札甲为主流,即铠甲多是以甲片重叠、以牛皮索革串联在一起的。

即便是梁山缴获的步人甲,也不是西方那种后来才出现的板甲,仍旧是甲片、甲叶札在一起的。

这就带来了一个问题,那就是甲片、甲叶好铸,但串联起来,极费时间。假若一张甲中,有几片甲叶腐朽需要更换,拆解重新组装也耗时耗力。

故而梁山与各地州兵对战时,官兵多穿皮甲,因为脱穿方便,而少有穿叶片札甲的。再加上官兵多缺乏操练,身体羸弱,一副全身甲往往重四十斤以上,官兵不堪披挂,就导致了官府武库明明有甲,但官兵就是不穿的现象。

王伦重视军队后勤,自然不可能出现士卒“不堪披挂”的扯淡现象,但梁山士卒依旧不能满足全员披甲,不考虑皮甲的话,披甲率还不足一半。

这是因为从各州府武库缴获而来的甲,多保存保养不善,腐朽不堪用,拆除甲叶、重新打磨、然后重新组装,也十分耗费人力和时间。

为了解决披甲的问题,王伦与众头领们商议了许久,最后王伦“想”出来了个办法:普及布面甲。

布面甲与夹袄相似,有内外两层布面,中间夹缀铁甲片,这样铁甲片的固定方式,就可以缝补、或者用铆钉固定。

梁山不缺甲片,故而这个任务就交给了侯健,侯健也是个心灵手巧的人,又逢着自已的专业,就按照王伦的要求,设计了数种布面甲型,并各自试制了几套出来。

布面甲的防御力并不曾减少,说白了就是在寻常的札甲内外两面加一层布套,但却将以皮索串联的连接固定方式改为了缝接或者铆接。

这样一来,布面甲只是多了一层拆解布套的清洗程序,冬天时可以在布套之间塞入棉花保暖,天暖时就拆掉填塞的棉花。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