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旨吃糖_分节阅读_第16节(2 / 2)

  将这瓷罐从宁姝手里拿过来?

  荀翊不是未曾考虑过,只是无端端拿个民女的瓷罐子回来,珍而珍重的收好,说不准外面的人就认定里面藏了什么重要的东西,反倒引他们动心思。

  自己第一次穿到这罐子里是六年前,正是方才登基的时候,兴许是有人施了巫蛊之术也未可知。若是真拿了这瓷罐,反而是告诉对方自己确实中术了,于己不利。

  或者交给其他人保管?

  荀翊在瓷罐里的这些年,宁姝从未将自己能与瓷器说话的事情告诉他人,对待瓷件儿也是无比珍重,加上无甚旁的复杂心思,他尚可放半颗心托付。若换作他人呢?

  荀翊不敢想。

  他从不轻易相信他人,对宁姝的信任也是被逼无奈,在这些年一点一滴累积起来的。

  这些年,荀翊从不开口与宁姝说话,也是为了防止被他人知晓自己身份。毕竟瓷件无处不在,也不知道这世上是否真的只有宁姝一人有能与瓷器沟通的能力。

  荀翊虽然相信宁姝不会伤害瓷器,但却不敢相信宁姝不会伤害近乎陌生人的自己。

  人都是自私的,这是许久之前他便晓得的道理。

  “是你自己失手摔的吗?”荀翊扫了一眼宁姝的手。

  话一说出口,看见她强憋着眼泪的模样,荀翊竟有一瞬的后悔。怎么可能是她自己摔的?她昨夜因怕手不方便,连抱自己去床上都没敢。

  她将瓷器当做自己的亲人朋友,向来珍而珍重。

  宁姝摇了摇头:“是嬷嬷不小心碰倒的。”

  荀翊不知为何舒了一口气。

  如此看来,将孔雀蓝釉罐暂时放在宁姝那儿是最好的。只要她还在京城,只要她还在无人问津的宁府,一切就都还可控。

  “戴庸。”荀翊低声喊了一句。

  “皇上。”戴庸早在外面候着,一听见叫他连忙应道。

  荀翊吩咐道:“去传太医,再让他们将桂花甜汤端进来。”

  戴庸低着头,眼睛滴溜溜的转了两圈——又懂了!皇上是生怕别人看出来龙体抱恙,所以才先传宁姑娘来,再传太医。毕竟宫里都在流传宁姑娘承了圣宠,这样旁人就认为是给宁姑娘问诊。不愧是皇上,高!实在是高!

  戴庸亲自把桂花甜汤端进来放在一旁小几上,这才退下。

  荀翊想着事儿,也不与宁姝再多攀谈,只说:“将甜汤喝了便回去吧,那物件既然还没坏,兴许还有转机。”

  “谢皇上。”

  外面天寒,一口温热甜汤下肚,五脏六腑都舒展开了。之前因为小孔雀摔了的郁卒感也不再堵在嗓子眼里。

  她向来喜欢吃甜吃糖,只因为小孔雀对她说过:“若是苦,便吃颗糖吧。”

  苦的时候,难过的时候,吃颗糖,便能再挺过去了。

  不知过了多久,戴庸走了进来,低声说道:“皇上,太医来了。晋国公世子在外求见。”

  他猛地一看那桂花甜汤竟然是给宁姝的,方才的猜测便又落了实。

  荀翊转头看了宁姝一眼,见她面无表情的低着头,聚精会神吃着甜汤,对晋国公世子这个称呼半点反应都无,嘴角不由得勾了一下,说道:“让他在外面稍等等。先让太医进来,等到宁姑娘吃完这碗甜汤,再送她回去。”

  戴庸连忙去办,再回来的时候宁姝已经喝完最后几口甜汤,站起身来跟着戴庸出去。

  外间的苏渊就这般眼睁睁的看着宁姝从休息的后殿走出来,眼眶红红的,衣领还有些凌乱。皇上身旁的大红人戴庸对她毕恭毕敬。

  “宁姝?”苏渊低声唤道。

  宁姝抬眸看了他一眼。

  苏渊心里震惊,一把拉住宁姝的手腕:“方才进去的可是太医?宁姝你……”

  宁姝挣脱了一下,发现这人拉的还有点紧。

  戴庸自然知道这两人以前的关系,生怕惹了麻烦,在旁清了下嗓子,说道:“宁姑娘,这儿有个坎儿,慢些走。”

  戴庸这么一开口,苏渊登时知道自己失态,松开了手,只是在旁冷笑:“原来如此。真是好手段。”

  “劳烦公公。”宁姝抽回手,目不斜视,从苏渊身旁走过——这人是不是脑子有问题???皇上看个太医很稀奇吗?

第20章

  柳非羽今日入宫,因是太后亲点的人,又多少卖了柳家面子,阵仗便与旁的不同。

  青昭门内外恭敬立了一群内侍宫人,柳夫人在宫外拉着柳非羽的手仔细叮嘱。想到养了这么大的女儿便要入宫,日后甚少能见,不由得落了眼泪。可说起来入宫是好事儿,她又只能将眼泪含混咽了回去。

  柳湛也一同来了,但碍着是男子,站的偏远。

  未过一会儿,苏渊同陈衿由青昭门外经过,陈衿指着那处热闹说道:“今日柳家送女儿入宫,可是好大的气派,听闻连太后娘娘都亲自迎出来了,可见太后娘娘真是对皇嗣期盼的紧。”

  苏渊想到方才宫内见到宁姝的模样,脸色愈发阴沉,冷笑一声说道:“那确实是快了。”

  宁姝虽进了宫,但只在太后宫中,好似真的就只是来陪太后一般,外面的风言风语闹嚣了几日便觉得没趣儿,自发散了。

  晋国公夫人原本想着能借宁府日后的势,等了几日见宫里一片平静,她还去特地宁府打探了一番,宁赵氏听了也只笑,说宁姝这丫头不可能。

  晋国公夫人这便又有些犹豫,她原本就对宁柔近来行举不喜,总看着觉得上不了台面,加上旁人都说晋国公府换婚约一事不地道,那些言官谏臣为此还参了晋国公两本,闹得晋国公府左右为难。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