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暴风骤雨的前夜(2)109(2 / 2)

双方无非是要个台阶而已,有些东西就不能放在明面上。

老八胤禩到底是出于什么心理才选择了与老大胤禔保持较友好,从而去疏远与太子胤礽的关系,这一点恐怕没人能回答了。

如果非要找一个答案,那就是权力!

从老八胤禩的所作所为来看,胤禩这个人显然是一个非常有野心的人,他让自已的门人到江南给自已买书,来塑造贤名,这一招就叫舆论战,先把自已捧起来,让自已在大家心里有了热度和知名度。

宗室方面又跟康熙的亲哥哥福全关系弄的相当好,福全那么大年纪了,还替他在康熙面前说好话,这个面子能有多大。

只不过老八胤禩忘记了一个事情。

康熙亲征噶尔丹的时候,老大胤禔曾经因决策失误导致了军事行动失利,而当时的康熙最终让福全主动承担了老大胤禔的责任,在面对老大胤禔的时候,康熙都能选择偏袒儿子舍弃兄长,当老八胤禩站到了太子胤礽的对立面时,福全的话对康熙又能有多重要呢?

如果我是康熙,对福全的话只会更偏袒胤礽。

所以老八胤禩与太子胤礽的关系疏远,而与太子的政敌老大胤禔亲近,这就属于属于战略性错误。

即使是康熙朝,跟老八做一样选择的皇子也不过是九阿哥胤禟、十四阿哥胤禵罢了,即使十阿哥胤?也没有与他们保持多亲近的关系。

关于老十,我们后面还会说到。

这个人绝对是一个鸡贼的人,所以雍正才没有动他,不动他不是因为关系硬,而是太聪明了。

有个事情可以很好的说明。

乾隆登基之后,将老十和老十四都放了出来,老十四是相当不服气,雍正在的时候一个儿子都没生,雍正死了之后开始狂生,而老十就有意思多了,天天在家关着门,谁来都不见。

如果你是乾隆,估计不是碍于老十四是自已亲叔叔,早就刀了他了。

康熙四十六年的时候,康熙出去南巡,康熙特意将太子胤礽的次子,事实上的长子,当时只有12岁的弘晳一起带上了。

这个事情,雍正后来编写的康熙实录里面是没有记载的,而之所以不记载的原因,朝鲜史料说的很清楚了,那就是康熙曾经想过让胤礽的这个儿子当皇太孙。

弘晳也确实是被当成第三代继承人来被康熙培养的,而他的弟弟弘晋只是被当做亲王来培养。

康熙四十六年,康熙特意将太子的长子弘晳一起带着南巡,就是释放政治信号的举动,将弘晳介绍给大臣们,让弘晳开始走向前台。

这个结果是大阿哥胤禔和八阿哥胤禩,无论如何都无法接受的事实,这就表明了皇位离自已越来越远的现实。

所以才有了康熙四十七年的废太子事情

对康熙来说,太子胤礽一直都是他最想培养好的皇位继承人,当时的八旗制度尚未完成政冶化的改革,尚属于贵族政冶的范畴,康熙不得不给太子胤礽配置最亲近的母族赫舍里家族为核心的强大的东宫班底,以保证自已去世后,太子胤礽登基后,有足够强大的直系班底来抗衡贵族集团,以防止宗室亲王擅权事件的发生,更是为了防止大臣擅权事件的重演。

另一方面康熙也要防止太子胤礽的势力失控,以至于威胁到自已的安全,所以康熙不得不安排其他势力来制衡太子的势力,来维护中央朝堂的稳定。

这样的微妙感情之下,康熙在布局的时候,就会非常微妙,如果没有感情,那直接防范太子的势力就可以了,问题在于既有感情还要防范太子的势力伤着自已,又要防止制衡太子的势力来伤着太子。

这样就需要根据时局的发展不断地来调整平衡。

是不是光听着就感觉很复杂?

而康熙就这样做了几十年,所以很多人说康熙的权谋很厉害,这一点我没有任何问题,我也非常赞同。

对康熙而言,只要太子胤礽不给他考虑太上皇的身份或直接弑君,那么他与太子胤礽之间的一切矛盾都是父子俩的内部矛盾。

当太子胤礽遵守康熙制定的这个秩序时,作为康熙的回报,他会负责帮助维护胤礽的太子地位,一旦胤礽这个太子压到了康熙定下的这条红线,康熙就会考虑是否向敌我矛盾升级。

所以胤礽这个太子也是真的难,别说胤礽了,估计谁来都顶不住,而胤礽整整当了差不多四十多年太子,也确实是猛。

而康熙在和其他皇子之间,只要他们在尊重太子胤礽为唯一的皇位继承人这个大框架下来追求自已的利益,那一切矛盾都是内部矛盾。

这个内部矛盾属于君臣,不属于康熙和胤礽之间的父子内部矛盾。

如果一个皇子不再尊重这个秩序,来追求自已取代太子胤礽为新的皇位继承人的时候,那么康熙会毫不犹豫的把这个矛盾升级为你死我活的敌我矛盾。

这就是胤礽和其他皇子在康熙心里的区别。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