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暴风骤雨的前夜(1)108(2 / 2)

当然了,按照康熙对大臣们说的话,就又不一样了,说之所以让凌普当内务府总管,那是因为太子胤礽生活太奢侈了,所以才安排凌普负责内务府,以便于监督供应太子的生活不能出问题,不能让太子沦落到只奢侈的地步,要让太子知道节约是传统美德。

康熙四十六年,康熙开始了再次南巡,这个期间不光太子去了,就连太子胤礽那个只有13岁的长子弘晳都跟着去了。

说明一直到康熙废太子的前一年,康熙都没有打算要废太子胤礽。

那么问题来了,康熙又为什么突然要在康熙四十七年废太子呢?

原因只有一个,我们接着往下看。

康熙四十六年到康熙四十七年,大阿哥胤禔,八阿哥胤禩卷入了道士张明德意图谋杀皇太子胤礽的事情中。

这个事情的发生则是一废太子后才被爆出来的事情。

事情到了这里,就清晰多了,康熙觉得废太子是被自已儿子给算计了,自已才一时兴起,废了太子。

这里有个细节很奇怪,也在这个时候

康熙四十七年的时候,康熙第一次废黜太子的同时,又处死了索额图的儿子格尔芬和阿尔吉善。

同时,康熙的朱批里还提到了正黄旗有很多人意图为索额图报仇,让九门提督托合齐盯紧此事。

这里就很奇怪了,如果索额图是因为助太子潜谋大事被处死的,为什么索额图的儿子能一直好好的,康熙在处死索额图后仅仅只隔了一年,就让太子的亲信凌普担任内务府总管。

内务府在清朝的影响力,我们之前专门说过,皇室的日常生活细节都由内务府来负责。

按照康熙在一废太子时的说法,索额图都助太子“潜谋大事”了,这样的情况下,康熙帝还敢让太子的亲信来管理内务府,负责皇室成员的日常生活细节,并且康熙还知道正黄旗一大群人想为索额图报仇也坐视不管,只是让步兵统领托合齐警惕着,并没有采取任何行动。

直到一废太子的时候,索额图的儿子才作为东宫党被处死。

这是非常不符合常理的,如果胤礽真的参与了,康熙原谅了,杀了索额图也就完事了,可几年之后突然就翻旧账,这个问题就太大了。

所以说索额图到底什么罪,罪名到底是什么,也变得相当模糊了。

就好像康熙的十三儿子胤祥一样,他的人生刚进政冶舞台没多久,还没有积累起足够的政冶智慧,立即就失去了政冶前途,最后在雍正登基之后显贵。

胤祥的获罪原因是什么,清代史料上已经看不到了,唯一可以知道的,也就是胤祥肯定做了些事,只不过当时的政治环境没有让胤祥失去生命。

至于胤祥到底做了什么事情,谁也说不清楚了。

在顶级的政治舞台上,政治人物一步走错,就可能永远万劫不复,不会因为你年龄小就会照顾你。

胤祥失去康熙宠幸的那一年只有二十出头,此后十几年时间里面就像空气一般,一直到雍正登基才算重新复出。

所谓的顶级权臣,这些人从来不会幻想天上会掉下来什么成功秘籍,只有靠平时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的打磨与努力。

十三阿哥胤祥在初入政治舞台时的悲惨遭遇告诉我们,如果我们不能真正去体会大佬们的台下十年功,只会用廉价的历史优越感的夸夸其谈指点江山,会有什么后果。

索额图可以在清朝混那么多年,本身就说明,这个人绝不是简单的人。

所以事情再想想,大致情况就出来了

太子的亲舅舅常泰通过康熙亲征噶尔丹,想要在军队里面发展自已的影响力,这是胤礽的意思还是常泰的意思或者说是索额图的意思,康熙不敢赌,所以康熙后面没再有让常泰去往前线,而是迅速出手把常泰爵位削掉,把常泰这个人彻底从中央系统清理了出去。

至于康熙四十二年将索额图处死,里面应该不止一个原因,但是肯定与谋逆无关。

一切都是康熙的凭空猜测,你也可以说这就是帝王的疑心病。

索额图在太子胤礽面前因为是赫舍里家族的长辈,并且从小是看着太子胤礽长大的,还是太子一派的代言人,所以他在太子面前就比较强势。

正是索额图的这种强势存在,才使得东宫班底基本都以索额图为首,这样下去的结果,最后只可能让东宫班底成了索额图私人的班底。

所以,康熙才出手杀了索额图,但是没有扩大化处理索额图身后的势力,因为那些势力属于东宫班底。

意思就是告诉所有人,你们的老大是太子,不是权臣索额图。

然后太子胤礽性情大变的原因,就只有一个可能,康熙没说透,胤礽理解错了,以为康熙杀索额图就是给他一个警告,或者说这中间发生了什么事,才让胤礽直接动手去打人。

至于什么事情,我们马上就会说到,不过胤礽这个人也确实喜欢打人,还曾经一脚将雍正给踢昏迷了。

索额图久浸官场,算是一个老油条,人又狂妄的不行,在派系林立的官场中,肯定有不少人早就看他不顺眼了,只是以前康熙没有做出行动,大家一般不说出来。

而康熙亲自出手彻底处理了索额图之后,有人就开始有意无意的表达他对索额图的不满,这不满的人里面就有平郡王讷尔苏,这个人就是被胤礽打的人之一。

康熙四十三年,刑部尚书王士禛被革职,按照礼亲王昭梿的说法,他是因为与太子胤礽有关系才被革职的。

昭梿的说法很准确,康熙五十年的刑部尚书齐世武就是太子的人,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来,太子胤礽是重点经营过刑部的。

清朝的刑部差不多就是现在的公检法司四合一的系统。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