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奏销案(2)82(1 / 2)

江南这个地方拖欠税收我们之前说过,这其实是一个老传统了,在明朝的时候,江南地区非常有钱,但是到了明朝末年,辽东那边闹得太凶,赋税也是越收越多,除了辽饷,还有练饷,不仅上面收当年的,还有提前收一下年的,这么一弄,老百姓彻底都不了了,然后就开始拖欠。

而地方官知道这个问题的难处,真要是去强行收,估计就直接造反了,所以地方官也也没有去全力催征,对这种拖欠的行为就默许了。

上面要求地方官征八成的税,只要当地老百姓能够交八成赋税的,那就绝对是良民了,用我们现在的话说,这就是一个就是合格的纳税人,而那些交六七成的,毕竟大家都知道,这个也说得过去,朝廷也不会把他们怎么样。

朝廷和百姓之间讨价还价,你来我往,你只要多收,我就拖欠一点,相当于做生意一样,你要的价钱高我就搞搞价,这样一来,官方和民间就形成了一种默契。

清军进关之后,当时的局面还不算太稳定,多尔衮也知道江南地区的税收有多少,为了拉拢这些江南士绅们,多尔衮就规定了,江南的赋税只要按照明朝税的一半征收就行了,大家都很高兴,毕竟一下子少交一半,换谁都高兴!

清朝稳定下来之后,觉得少收了很多税,这样下去怎么行?

在这个节骨眼上,巡抚朱国治来了!

所以说朱国治这个人,不一定是啥好人,但是你要非说他坏,那也真不一定,毕竟是赶上了。

由于上面有了规定,朱国治就要求江南士绅们按照明朝崇祯年的标准来收,这个税可是百分之百的,结果就是我们昨天说过的,直接导致了上万人被革了功名。

最倒霉的还得是一个叫叶方蔼的人,这哥们本来是探花,结果因为欠了银一厘,最后直接被免职,因为这个事情,民间有了一首探花不值一文钱的歌谣。

朱国治之所以严厉催收,肯定不是他自已的意思,主要还是上面催的太紧了。

顺治十八年正月的时候,顺治就给吏部和户部下了一道命令,内容就是要求各级官员必须马上将地方欠的税给收上来。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