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大明名臣40(1 / 2)

这一章我们聊一聊史可法,这个人的知名度在南明时期比南明皇帝在后世都高,不光明朝人捧着,清朝人也捧着。

史可法,字宪之,号道邻。

崇祯元年进士,最初是西安府的推官,后因镇压农民起义升到了佥都御史,后来加兵部右侍郎兼抚淮上诸军。

崇祯十六年升为为南京兵部尚书。

看史可法这个履历那是相当厉害,参加工作十六年就从一个科员升到了正部级领导,升职速度那是相当之快。

忘记说一点了,史可法的老师叫左光斗

北京被李自成攻破之后,史可法是打算带着人去北京勤王的,结果手底下的将领都在看戏,没有人愿意去,半个月过去了,军队却始终未能能集结。

北京陷落的消息传来以后,史可法痛哭流涕,对着柱子就开始撞,鲜血顺着额头就流了下来,紧接着北向跪拜痛哭,随后为崇祯发丧,打算率军北上死战。

史可法这个人是很有想法的,但是他手底下的人没有史可法的觉悟,在这些人看来,反正崇祯已经上吊了,再去救援意义已经不大了,还不如先在南京立了新君,再北上讨伐,史可法虽然不同意,可他手底下没有兵,只能无奈的返回了南京。

前面我们已经说过了,马士英当时是庐凤总督,而史可法是漕运总督,换句话说淮河的控制权就在这二人手中,他们支持谁谁就能当皇帝。

话虽然是这么说的,但是真的到了实际操作的时候,问题就出现了,因为马士英和史可法心中的皇位继承人不一样。

史可法最开始支持的并不是福王朱由崧,他比较倾向于潞王朱常淓。

从朱常淓的名字就能听出来,这个人和万历的儿子是一个辈分,所以是万历的侄子,按照辈分来说,他是朱由崧的叔叔。

这个人没啥特别之处,跟许多明朝王爷一样,是不能从事任何工作,天天在家躺着领工资,时不时在家搞点自已的小爱好。

只不过他的爱好很是高雅,是制琴。

没错,就是那种弹琴的那种琴,根据史书上来说,他制琴三千多张,制作的琴很是高端,被人称为“潞琴”,除了造琴之外,他还造铜器数千,放在现在都算是个手工高手。

史可法之所以支持朱常淓,并不是因为朱常淓有多好多优秀,而是因为朱由崧这个人的缺点实在是太明显,并且太多了。

多到让史可法都看不下去。

史可法并不是故意针对朱由崧,之前两个人压根就不认识,连面都没有见过,他之所以下这个判断,完全是因为二人相处了还不到三个月的时间。

这一点朱由崧也能看出来,所以在得不到史可法支持的情况下,他只能开始拉拢另一个核心人物,马士英。

只不过这个拉拢的方式就比较搞笑了了,堂堂一个天子,居然是用行贿的方法,以金钱来收买马士英。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