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忙碌的日常145(2 / 2)

在一个地方住久了,总会与邻里之间有些交往,何况旁边住的也多是岳麓书院的书生家眷呢,大家有时聚在一起做针线聊天。

但是渐渐地那些人听说她是侧室不是正室,楚南之人本来便重嫡庶,讲正统,重理学,对她便有些轻慢,聚会什么事也不太请她了,但是翠屏还是照样会收到请帖。

倩倩开始还没弄明白,待明白了便有些愤懑,还因此生了两天气。

后来一想,管他呢,又没吃那些人的饭,没穿那些人的衣,管那些人怎么看自己,只把银钱攥在手里为要。

而翠屏呢,看到倩倩没有请柬,自己也就不去了,慢慢地跟那些人也生分了。

只是有一两个关系好又不怎么嘴碎的来往得多一些。

其中一个是茶陵人,姓张,相公在岳麓书院读书,针线活做得相当好,鞋面都是刺绣的,听说厨艺也很不错,只是茶陵的口味跟永州的还是有些不一样,其中之一便是菜里放很多花椒。

她也喜欢吃米线,经常遣下人来买上一两斤干米粉放在家里备用,特别是雨季前会一次买上七八斤以防断粮。

有时还派人送她们点自扯的细面条,甚至很细的龙须面,还教倩倩趁天气好将面条晾在外面晒干收储。

张娘子还做得一手好豆瓣酱,色香味俱全,据她说做法是从巴蜀之地学来的。

这会外面下着小雨,几人在何家厅堂里坐着纳鞋底。

翠屏再次感叹道外面什么都要买,连做鞋底的棕皮也是,要是在老家直接从树上割下来就可以用了。

倩倩正用米糊将棕皮一张张剪成方形后每三张粘在一起贴在墙壁上晾着,听了翠屏的抱怨笑着开解:“几斤棕皮也要不了一分银子,若是在老家,多产出进项也少啊。”

倩倩觉得这个状态也不错,老家有房有地,一有什么风吹草动的还可以退回去,进可攻退可守。

这话翠屏和张娘子倒是同意的,特别是张娘子,她说:“以前在茶陵州的乡间,每日里不过劳作和女工纺绩,见到的人也最多是村中的妇人。

除了几大节中的上元、中秋赏灯,端午观舟,和偶尔社日里的土戏可听外,别的消遣方式可没有,若说闷倒也不觉得,便是有时外出或骑驴或坐轿,近的倒行,稍远点连路都不认得。”

她补充,“这也是她死活要跟着相公到谭州的原因,就算是当时只在涞水上行舟都让自己觉得新奇。不过在外也有不好的,便是何娘子说的万事都花钱,买点小东西有时都心疼,有时却又忍不住不买。吾等还好,孩子在原籍,像贵处带了孩子的花费就更多了,好在有个小店还有些进项。”

“这倒是真话,没有带崽女的话是轻松多了。”张翠屏也点头同意。

几人说笑间就将事情做完了。

倩倩还在布上铺了些苘麻梳下来的麻丝,用剩下的糨糊粘好晾着,以备后面做鞋底鞋面用。

</p>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