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章192(2 / 2)

张煌言不由的暗暗心惊,

他肯定是不会中计的,但郑成功现在本就在瓜州、镇江两战告捷后,自信满满,认为南京可不战而下,

若是再看了此信的说辞,只怕会被迷惑住。

“幸亏延平王世子英勇果决,不然后果将不堪设想!”

张煌言让使者先行退下,与郑锦商议了许久,才重新将他迎入帐中,笑道:

“此事关系重大,我跟世子还需向招讨大将军禀告之后,才能决定,

不过按我们两人的本意,若守军能降,自是再好不过了。”

使者听后,欣然归城而去。

待使者离开后,郑锦与张煌言立即收住笑意,再次商议起了攻城的诸多细节……

郑锦、张煌言没想到的是,城中竟还另派了使者从江北陆路东行,面见了郑成功。

郑成功看过管效忠的信后大喜,当下便允了信中之请,然后厚赏了使者,告诉他:

“本藩攻此南京,不过探囊取物耳。既然来降,姑准其宽限者,盖欲取信于天下也!

若至期不降,攻入之时,寸草不留。”

使者令命,叩首而去。

潘庚钟得知后,当即面见郑成功,劝谏道:“此乃缓兵之计,不可凭信,可速攻之。”

郑成功却不以为然:

“大军自舟山兴师至此,战必胜,攻必取,彼焉敢缓吾之兵耶?彼朝实有定例,尔勿多疑。”

潘庚钟说:“孙子有云:辞卑者,诈也;无约而请和者,谋也。欲降则降,岂恋内顾?决是城中空虚。速为进兵攻之,乃为上策。”

郑成功摇头:“不然,兵法云攻城为下,攻心为上。

今既来降,又准其约,若骤然攻之,彼心不服。

俟其不如前约,然后急攻,莫谓城内人心悦服,且使天下皆知我行仁义之师。

况太祖皇陵在此,亦不宜震动也。”

潘庚钟听后,哑然无语,一时竟不知说什么才好,

实在是郑成功的这番言语,槽点太多,很难不让人联想起“宋襄公之仁”。

什么是“宋襄公之仁”?

春秋时期,宋襄公与楚军交战于泓水,宋军先于北岸列阵,楚军自泓水南边渡河而击,存在天然的劣势。

待楚军渡过一半士兵的时候,宋国的司马子鱼劝宋襄公“半渡而击之”,

宋襄公不许,指着军中的一面“仁义”大旗说:“我一向主张仁义,怎能在人家只渡了一半就出击?”

子鱼暗暗叫苦,等楚军完全渡过了泓水,又劝宋襄公乘楚军立足未稳之际出击,

宋襄公大怒,骂道:“咄!你贪一击之利,不顾万世之仁?怎能袭击别人未列好阵的军队?”

待楚军列好阵后,两军这才交战,结果宋军大败,宋襄公本人也受了重伤,虽最后被子鱼拼死救出,但不久后便因伤势过重死了。

而宋襄公虽死,他本人的实际却被后人嘲笑了千余年……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