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休,但成为女帝_分节阅读_第6节(1 / 2)

  他只是不像郗归那样,愿意为了一个侄女的心意而放弃家族利益罢了。

  而郗岑,却能因为觉得王贻之并非良配,而放弃琅琊王氏那样的姻亲,生起了将妹妹低嫁至陈郡谢氏的念头。

  于是谢瑾很快就在这场辩论中偃旗息鼓。

  他站起身来,对着郗归拱手下拜:“珠玉在侧,惭我形秽,我不如阿回多矣。”

  郗归受了一礼,扯唇笑了笑,没过多久便起身告辞。

  谢瑾知道,她仍在为谢蕴与王定之的婚事感到气愤。

  他开口解释道:“阿回,我没有办法。谢氏不止一人,我与父亲,都要为家族考虑。”

  ——如果有朝一日,我能进入中枢,带着陈郡谢氏更进一步,便不必再委屈家人了。

  郗归并未再开口反驳,她只是平静地答道:“大块载我以形,劳我以生。有所求,便有所缚,世人皆是如此。壁立千仞,无欲方可至刚。只是这世上又有几人,能当真脱俗去欲呢?”

  谢瑾紧紧地从背后抱住她,他那时只觉得郗归身上弥漫着一种无可言喻的忧伤,却不明白,郗归不仅在感叹谢氏,也在感叹郗岑。

  郗岑一心想要北伐,他看不起偏安江左的司马氏皇族,所以远赴荆州,做了大司马桓阳的谋主。

  而桓阳,却有不臣之心。

  郗归上一世,成长在权谋剧、历史剧如火如荼的时候,纵然年纪轻轻便不幸殒命,却也知道权臣坐大,要么位凌人主,要么败北离世。

  而郗岑跟随桓阳走的,便是这么一条高风险高收益的道路。

  她内心担忧极了,但却始终不能成功劝说兄长放弃这唯一的执念。

  半年之后,桓阳大张旗鼓地筹措他的第三次北伐,而谢瑾则因兄长离世而请辞东归。

  他向桓阳辞行后,又与郗氏兄妹告别。

  临别之际,郗岑避了出去,好教谢瑾与郗归好好叙一叙离情。

  谢瑾拥郗归入怀,依依不舍地说道:“阿回,待我回家料理完丧事,便请长辈准备提亲之事。”

  孰料郗归竟说:“不必提亲了,你我二人,就到此为止吧。”

  谢瑾大惊失色,他放开郗归,不可思议地看着她的眼睛,错愕地开口问道:“阿回何出此言?”

第12章 作梗

  郗归并没有直接回答谢瑾的问题,而是垂眸问道:“玉郎此去,可还会回荆州?”

  谢瑾默然不对,于是郗归便知道了他的答案。

  “君欲与桓公为敌,便与我兄妹并非同路之人,不如就此分道扬镳。”

  “何至于此?政见不同乃是常事,嘉宾对此心知肚明,却仍想促成你我二人的婚事。”

  “政见不同乃是常事,可如大司马这般的权臣,在江左却不常见。”郗归认真地回答,揭开了郗岑与谢瑾一直试图对她隐瞒的残酷事实。

  正如郗岑与郗归看不起建康城中的世家们,那些世家也看不起桓阳。

  谯郡桓氏,并非江左著姓。

  世家们纵然会因为桓氏势大,而命自家子弟从桓阳幕府出仕,以示亲附,但他们的内心,却都瞧不起这个出身平平、习武弄兵的大司马。

  因此,他们能容忍琅琊王氏与颍川庾氏相继掌控荆州,却不能接受桓阳扼守上游,威逼建康。

  现如今的示弱,只不过是因为他们无可奈何、桓阳也还没有真正剑指建康罢了。

  但桓阳与郗岑并不满足于如今的现状,他们迟早会向着中枢进发。

  到那时,建康城中的世家们,会为了自己的利益,不约而同地将矛头指向桓阳与郗岑。

  谢瑾年纪虽轻,却已是世家中颇有令名的杰出人物,他若在建康为官,势必至于高位,很有可能便是郗岑的敌人。

  事实上,这正是谢瑾的计划。

  对于这一点,谢瑾与郗岑都心知肚明,然后又默契地瞒住了郗归。

  然而,郗归却无师自通地想明白了。

  谢瑾无法反驳郗归的话,他完全明白她的意思,却既不能做出不与郗岑为敌的承诺,又不肯放弃郗归。

  郗归看出了谢瑾的为难,她叹了口气,好在,她也并不是为了要他的承诺。

  “你自己也说过,‘夫妻事小,家国事大。’你有你的大义,我有我的坚持,又何必强求呢?”

  谢瑾压抑住心中的不甘、不解与不忿,袖中双拳紧握,眼眶泛红地说道:“嘉宾并不作此想。”

  ——郗岑看不起世家,却从未看不起谢瑾;他纵有万般的抱负,却不愿牵扯郗归。对郗岑而言,政见归政见,对于郗归与谢瑾的婚事,他始终乐见其成。

  谢瑾的声音低沉而沙哑,郗归从未见过他这副模样。

  但她还是扭过头去,冷静地答道:“‘人尽可夫,父一而已。’我与我兄,名分虽系兄妹,情状有如父女。”

  ——春秋之时,郑国权臣祭仲专政。郑厉公与祭仲之婿雍纠合谋,想要伏杀祭仲。祭仲之女、雍纠之妻雍姬得知此事,不知如何是好,便问她的母亲:“父亲与丈夫哪个更重要?”其母答道:“世间男子,可做丈夫者不计其数,但父亲只有一个。”于是雍姬向其父告密,祭仲因此先发制人,杀死雍纠,陈尸于野。郑厉公得知此事,畏而出奔。

  ——我与我兄,虽为兄妹,却情同父女。我绝不会因一个恋人而背叛我的兄长,甚至不愿离开兄长,站在他的敌人身边。

  谢瑾听闻此言,便知无力回天,只好强撑着回了建康奔丧。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