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说服33(1 / 2)

现在的李村,几乎每家每户都是在苦苦煎熬着,只有上工才能得到口粮,如果不去上工而是做一些木匠、泥瓦匠之类的手艺活儿,那日子过得可真是艰苦啊。

李宏武静静地坐在门口,回忆起今天去县城的经历。原本,他希望能通过陈强的关系,打通与供销社之间的渠道,开展鸡蛋和鸭蛋的买卖生意。毕竟,农村人家家户户都会养些老母鸡来生蛋,鸭蛋也有一定数量。如果能够将这些产品供应给县供销社,或许就能改善生活。然而,后来才发现这根本就行不通。

那么,为什么要选择鸡蛋呢?而不是别的东西呢?其实原因很简单,由于郁林地区的年轻人普遍吃不饱饭,缺乏油水,所以他们特别喜欢打野味来填饱肚子。无论是黄鳝、塘角鱼、泥鳅、田螺、青蛙还是各种鱼类,只要能逮到的,他们都不会放过。就连田里的田鼠、甚至是蚱蜢,也会成为他们的食物来源。

甚至山上的鸟类、蛇、山鼠、果子狸、松鼠和狸猫等都是他们的食物来源,但这些东西无法售卖,因此李宏武只能考虑其他的赚钱方式。突然,他想到了家中养殖的鱼类,而陈强恰好有一个堂兄在水产公司工作,这让他看到了新的商机。

然而,他发现十里八乡的人们并没有将鱼卖到县水产公司的习惯,他开始思考原因:到底是乡下消息过于封闭,还是路途遥远,或者是因为害怕被打击投机倒把?毕竟农村人对“投机倒把”这个词并不了解,常常容易受到谣言的影响。

像青鱼、草鱼这些鱼类,为什么会在农村这么便宜呢?原因其实挺简单的。在农村,人们并不把鱼类视为肉食。相比之下,猪肉才是更受欢迎的选择。这其中有几个原因:首先,鱼本身并没有太多的油水,对于喜欢吃油腻食物的村民来说,吸引力相对较小;其次,烹饪鱼需要耗费较多的食用油,而农村家庭通常比较节省,炒菜时都舍不得放太多油。

最后,由于生活水平的限制,农村地区的人们普遍缺乏油水,所以更喜欢食用富含脂肪猪肉。这样一来,鱼类在农村市场自然就不受欢迎了。

然而,水产公司本身就在县城。他们将鱼类卖给城里工人、有单位的工作人员,面对的是那些有一定经济实力的工人阶级以及其他事业单位的人员。这些人相对富裕,可以接受较高的价格购买鱼类。此外,猪肉在城市里的售价一般为八九毛钱一斤,但水产公司出售的青鱼却可以卖到两毛多一斤。尽管城里人也普遍喜欢吃猪肉,但他们偶尔也会尝试换换口味,购买一些鱼类作为调剂。而且,鱼类的价格相对较低,对他们来说并不是很大的负担。

至于父亲李建龙,他每年开塘卖鱼,主要面向附近几个村庄的居民。他从不会把鱼拉到县里去卖,甚至连西平公社都很少去。从未听说过他有把鱼拉到县里卖的经历。

等父亲回来,李宏武就和他商量把自家鱼塘的鱼收购了,拉到县里水产公司去卖。

他心里盘算着,如果能顺利卖掉这些鱼,或许可以赚到一些钱。至于运输工具,他去找大队支书建林叔谈一谈,租用大队手扶拖拉机给一块一天,油钱另算,应该问题不去。

只要能赚到这笔钱,等师傅振兴李村的计划出来后,他就能有一些资本了。他暗自发誓,一定要努力赚钱,将来让自己的女儿也住进宽敞明亮的大房子里。

过了大约半个小时,父亲终于回来了。他一进门就坐在门口抽起水烟来,仿佛那水烟是他的精神支柱。李宏武急忙走到父亲李建龙身边,笑着说道:“爸,您回来啦!”

李建龙看着他嬉皮笑脸的样子,心中不禁涌起一股怒气,仿佛心中有一团火焰在燃烧。他狠狠地瞪了儿子一眼,心想这家伙又不知道从哪里疯玩回来了。

作为父亲,他一直期望孩子们能够勤劳踏实,这样即使他将来不在了,他们也能独立生活。然而,眼前的老九却让他感到无比头疼,似乎无论如何都教不好,就像一坨烂泥,怎么也扶不上墙。

把口中烟雾吐出来,他有些生气地说道:“你不用上工,我还要上工啊?要是以后轮到我上工,你去帮忙顶替一下。”

看着生气的父亲,李宏武也不在意,因为已经习惯了,他继续说:“爸,上工的事以后再说,我有大好事要您商量, 我记得我们家的鱼塘养大鱼那个,养了差不多一年了,什么时候开塘卖鱼啊。”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