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226(1 / 1)

  然后,继续到达下一个目标,让整个大汉更加的繁荣强盛,每个人都能吃饱穿好,能够安然度过百年之后的劫难的地步。

  ……

  当正式来到潼关的时候,看到面前壮丽的景色,陈协也忍不住陷入了震撼之中。就算已经遭遇了炸药的侵袭,可是这天下第一雄关,依旧显得是如此的巍峨不可侵犯,带给人一种可怕的压迫。

  这让陈协自然而然的就想到了一首词,并且吟了出来:“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①”

  “好诗,真的是好诗!”这词刚刚被念完,旁边就响起了这样激昂的赞叹之声!陈协转过头去,就看到刘修一脸激动的问道:“陛下,这首诗的名字是什么?”

  这不是诗,其实是词——但是好像现在还没有这种形式的文体?所以被当做了诗么?陈协有些尴尬,半晌才说:“就叫《潼关怀古》吧。”

  这几年他每次出行,总是一有机会就会背一个含有悲悯之心的诗词来,竟然一不小心就成了习惯,真是太不好了。不说尴尬的问题,这其实也本来不是他的诗词,冒用果然不太好,如果不是为了赢得魏国的民心,他真不想这样做。而既然现在已经攻打下了魏国,他果然得改掉这样的习惯了呢。

  而这词本身,倒是恰到好处,里面的“秦汉”这个时间节点他倒也不是不能用,不需要更改——与此同时,听到这首词的众人,也纷纷感慨:“‘兴,百姓苦;亡,百姓苦’么?确实是如此啊!陛下这一句,可真是说中了百姓之苦啊!”

  听见这样一句话,回头看见诸葛亮、杨修等人的感慨,陈协也沉默了良久。是啊,这首词之所以能够名传千古,点睛之笔就在于这一句话。大概当初写下这个词的张养浩也无法理解,为什么会如此吧?为什么不管朝廷兴衰,百姓都在受苦呢?

  可是想到这里,陈协却突然缓缓地浮起了一个笑容,说道:“不会了,朕的大汉不会这样的。”

  说到底,之所以不管王朝的兴衰百姓都在受苦受难,是因为封建王朝从来没有真正的低下头去站在百姓的角度,其实是与百姓的阶层对立的缘故吧?偶尔能遇到几个爱国爱民的好皇帝,偶尔遇到几个真心为民的好官,已经很不容易了。而就算如此,他们其实也没有真正的站在百姓的阶层来做事情,百姓依旧要受苦。

  可是,他的大汉不会这样。陈协虽然一直知道自己是皇帝,知道自己有什么权利有什么责任,但他做的一切事情,其实都是站在底层百姓的角度的。他虽然非常有自知之明的知道如果自己不是穿越成了汉献帝,在这古代恐怕活不下去,可内心的深处,果然依旧认为自己只是一个平头老百姓啊。

  时隔多年,陈协依旧是最初那个不贪权、不贪财,物欲很低,只想着达到了自己的义务就好的那个陈协。他或许数次差一点被这个封建社会所改变,可是最基本的东西,依旧一直在坚持着。这样的他,怎么会依旧看着大汉“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呢?

  更何况,他还有这么多帮手!陈协回过头来,看着自己身后的杨彪、杨修、刘备、诸葛亮、伏皇后……等人,看着这些支持着自己的思想、一直陪伴着他走到了这里的众人,笑着说:“有着你们的大汉,百姓也绝对不会受苦了吧?”

  而听到这话,看见陈协充满信任和期待的目光,他们也缓缓的笑了,坚定地回答说:“不会,臣定会让陛下的大汉,真正的繁荣昌盛,百姓安居乐业的!”

  212年大汉重新统一,史称季汉。季汉在工业上非常重视,发展了格物这门学科,打通了百姓的上升空间,使人人如龙的盛世切实来临。同时群星璀璨,武有刘皇叔刘备镇守北疆,文有杨彪杨修等丞相治理各方,还出了许多有名的大匠,除此之外还有许多出色的女官女将出世。

  而这一切,全部都是在汉仁帝的带领之下做到的。这位传奇皇帝临死之前,留下遗诏立了两个墓,一个墓上书汉仁帝,一个墓上书名讳刘协。董皇贵妃董将和葬于汉仁帝墓下,伏皇后伏寿和葬于刘协墓下,这一行为,又为后世留下了许多传奇。

  Tips:看好看的小说,就来呀~www..vip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