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北周覆灭2(1 / 1)

然而,内史中大夫元岩冒死进谏,他说:“乐运不顾个人生死,直言进谏,这是他作为臣子的忠诚。如果陛下因此而杀他,那么将来谁还敢为陛下直言进谏呢?”周宣帝听后,虽然心中仍然愤怒,但最终还是赦免了乐运的死罪,将他贬为庶人。这一事件在朝野之间引起了极大的震动,群臣对乐运的忠诚和勇敢深感敬佩,而周宣帝的暴政也引起了更多人的不满和反对。

内史中大夫元岩感叹道:“臧洪能为正义捐躯,人们都称赞他。更何况像现在这样,遇到了比干,我情愿与他同生共死。”于是便进谏说:“乐运虽不惜一死,其实只是为了博取名声,陛下不如善言遣他回去,借此彰显圣上的宽宏大量!”周宣帝被这番进谏打动,意识到自己已经失去了人心,同时也觉得作为皇帝必须全神贯注于政务。

因此周宣帝在位仅一年,便将皇位传给了年仅七岁的儿子文阐,自己则年仅二十多岁就退位做了太上皇。此后,他更加沉湎于酒色,先后立了五个皇后,并下令营造洛阳宫,从民间精选美女入宫。他经常外出巡游,早出晚归,使得侍臣们都难以承受。由于放纵享乐无度,他不久便病死了。周宣帝在位加上禅位后共计仅三年,逝世时年仅二十二岁。他的儿子,当时年仅八岁的周静帝年幼无知,根本无法处理国家大事。

北周的政权因此陷入了动荡之中,外有强敌环伺,内有朝臣争权,国家局势岌岌可危。然而,在这风雨飘摇之际,一位杰出的将领——杨坚,崭露头角。他不仅智勇双全,而且具有极高的政治智慧,逐渐在朝中树立起威望。

周武帝对杨坚的信任甚笃,尽管武帝的弟弟宇文宪多次劝谏他早日除掉杨坚,以免日后麻烦,但武帝均一一予以拒绝。杨坚深知自己容易招致怀疑,因此刻意表现出毫无野心的态度。在周宣帝去世之际,郑译、刘昉等人借助杨坚是皇后之父的身份,伪造遗诏让杨坚辅政。杨坚一方面将北周诸王诱至京城,并加以控制,同时以武力平定了北周故臣王谦、尉迟迥的武装反抗。在581年,北周静帝宇文阐禅让帝位于丞相杨坚,杨坚登基,北周宣告灭亡,随之建立的是隋朝。

在我看来北周的覆灭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北周武帝在位期间通过一系列改革显著增强了国力,然而,其子宇文赟的统治却导致了国家的迅速衰败。宇文赟沉溺于酒色,忽视朝政,实行严苛的刑法,侵害百姓,这些都为北周的灭亡埋下了隐患。此外,北周的统治者在统治期间还面临了来自内部和外部的多重压力和挑战,如民族矛盾、政治斗争以及经济问题等。

而北周也并不是一无是处,它在经济和土地以及赋税制度上的改革对后面隋朝的革新起了很大作用,比如均田制,北周继承了西魏的均田制,这一制度旨在通过国家干预来解决土地兼并问题,确保农民拥有一定的土地进行耕种。均田制的实施有助于稳定农业生产,促进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而在赋税方面进行了一定的改革,以减轻农民负担。例如,对于服役年龄、时间、人数都作出了新的规定,缩短了役期,减少了每户农家的服役人数,这有助于农业生产的稳定和农民生活的改善。对于经济政策的推动,北周统治者还颁行了户籍制度和计帐制度,以确保赋役的征发更加合理。此外,还对绢的长度作出了统一规定,以促进贸易的规范化。同时由于均田制的发展,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得到了提高,并且手工业方面也有了很大提升,比如造纸业和造船业等。在一定程度上也造就了商业的繁荣,尤其是在一些重要城市,如长安、洛阳等地。这些城市不仅是政治中心,也是商业和文化交流的重要场所。

当然了它在宗教文化方面也有很大的建树,北周末期,佛教的发展对经济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佛教徒不事生产、不交赋税,导致劳动人口和兵源的流失。同时,佛寺占用大量耕地,对国家的经济和军事实力构成了压力。因此,北周武帝宇文邕在位期间进行了“灭佛运动”,旨在限制佛教的发展,减少其对国家经济的负面影响。

北周末期的经济虽然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如土地兼并、农民负担重、佛教与国家经济的矛盾等。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北周的稳定和发展,也为后来的隋朝提供了经验和教训。本章完,历史文献参考臧洪事见《三国志》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