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周]问鼎_分节阅读_第533节(1 / 2)

  一路里为首的那个,直接将太平公主给抓下了马车。

  萧妤愤愤不平:“你都敢到我女儿面前跟我认同辈了,凭什么大家都在太学就读,也快学成毕业了,就你能往受灾各州亲自走访、学以致用啊!”

  杨明舒朝着武清月这边行了一礼,这才转为了眼前,用平日里一惯温和的做派点了点头,算是对萧妤的支持。

  太平当即朝着武清月投去了一个求救的眼神,却发觉另一路人已趁着她被萧妤“抓”来的空当,站在了阿姊的面前。

  年已十六的少年身如青竹,比起早年间的青涩已更多了几分风姿。

  “元家次次散财,不怕亏空家底?”武清月指了指他身后的车队发问。

  若是她没看错的话,对方带来的东西丝毫也不比葛萨少多少。以车马负载来看,应当也大多是便于她调派的粮食与金银。

  元希声俯首行礼:“先需活民,才有我等立足之地,此等道理,早在洛阳因陛下重为王都之时,便已清楚明了了。”

  武清月不置可否地笑了笑,也并未忽略掉对方在低头的刹那试图掩饰的羞赧,转而问道:“那说说与你同来之人吧。”

  和元希声同行的少年郎与他年岁相仿,同样身着太学学子的服饰。但武清月有一种奇怪的直觉,他并不只是以友人的身份想要来长长见识,便能跟在元希声身边的。

  见元希声侧头示意,那少年上前一步行礼说道:“草民邢州宋璟,叩见太子殿下。”

  “邢州……”

  若是武清月没记错的话,邢州位处河北,也正是她行将前去的其中一处旱情严重的受灾之地。

  但更让她在意的并非邢州,而是面前这人的身份。

  和元希声站在一处有若双璧的少年,在历史上和姚元崇并称姚宋,均为名相。

  “崇善应变以成务,璟善守文以持正”便是对他二人的评价。

  现在这另一位贤才,也终于出现在她的面前了。

  ……

  这支愈发庞大的队伍流入旱灾之下的土地上,与一场霖雨落在这片土地上,应当也没什么区别。

  一口口深井也在随后被凿穿在龟裂的土地上,将地底的甘泉托举向地面。

  辽东、关内、江南的粮草,也在一双又一双的推手助力下,朝着今年收成注定不丰的各州流去。

  ……

  当武清月重新回到洛阳的时候,已是洛水结冰之时。

  她抬眼望去,正见冰封的河面上有一块块石料正在被拉拽送往对岸。

  在石料之上雕刻的,正是凿井取水,修渠引灌的一幕幕场面。

  启程之前她收到过一封由阿娘寄出来的书信。

  在信上说——

  它们将会组成万象神宫中的第二幅壁画。

第313章 (正文完结)

  “止语”啪地一拍, 方才还因说书人说完这一段而在茶楼中交谈的人,顿时纷纷止住了话茬。

  “我们接下来,就说说这第三幅壁画。”

  ……

  武清月饶有兴致地转了转手中的茶盏, 自隔帘往外看去,正见这近来因传奇话本盛行而愈受欢迎的说书行当,已有了一批数目不小的听众。

  在那下头说书的人, 对于日理万机的武周太子殿下来说,自然是没什么印象。

  但他戴着顶帽子, 也没能掩饰住自己发量不多的事实,却不难看出, 他到底是何来头。

  早年间的僧侣需对大众讲经, 除了僧讲之外,还有一种对大众展示的俗讲,需要将佛教演变的过程以更通俗易懂的方式宣扬出去, 还需编些更为精彩的情节。

  这样的人,简直就是说书最好的苗子。

  更何况, 自打僧侣再不能享受到那样多远超百姓的优待,尤其是不能藏匿户口、减免税赋, 还需要诸州上报修行所得后,数目减少了大半,其中就有不少改行就业的……

  也自然包括了下面那位。

  武曌和武清月都不担心这样的人去当说书人能造成什么影响。

  茶楼的说书人中在神都月报下头任职的,可要远比那些“野生”的说书人多上数倍,说出来的故事也因经过专人培训更为生动新奇。

  若真有人为了出头而胡言乱语, 要么便是被行业的规则给制裁下去, 要么便是被管理秩序的各个部门问责, 还传不到皇帝与太子的面前。

  所以现在,她们两人便像是两个再寻常不过的听众一般, 坐在这茶楼的隔间之内。

  坐在武清月对面的武曌难得清闲,纵容女儿出宫走访的邀约,换上了一身寻常百姓的装束,也同样兴致满怀地听着下头的说书人以抑扬顿挫的语气往下说道。

  “说起那第三幅壁画,就得说说官学的兴办——”

  “先有那乌墨上板一刷白纸一盖,就是千万本书籍送入学馆。”

  “都说书中自有黄金屋,那官学里也是一条黄金路。”

  “……”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