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122(2 / 2)

那段经历对李墨白的影响很大,甚至在根本上,改变了他的人格。八岁的孩子亲手杀死人,即便换做成年人,这种心灵的冲击也是巨大的。

李墨白在那次事件中,认识到暴力的作用,邪恶的威力。也正是在那次事件里,曾经被背叛被伤害的憎恨淹没了他的良知,促成他的人格的分裂。

李墨白的人格被分成了两半,一半是代表恶的李墨白;另一半,是代表善的王小川。

之所以叫做王小川,是因为当时那个去现场解救他的老警察洪叔可怜孩子的经历,在他两年劳教期满了以后,为他改了档案,换了名字和身份。

所以官方的档案里,李墨白被抹去,人们知道的,只有王小川。

所谓的复读二年考上公安大学的记忆也是错误的,真正造成王小川/李墨白转学和上学迟的原因,是那被抹去的劳教两年经历。

但是李墨白这个人格还是存在在那里。上学的时候,每当王小川被欺负,他就把自己想象成李墨白。王小川是学校里上进的好学生,被欺负的懦弱孩子,是李墨白不是他。

所以承受痛苦的一直都是李墨白人格,最终变态杀了学长和路人的,也是李墨白。

王小川和李墨白生活在同一具身体里,同一个屋檐下,却对彼此的存在一无所知,也不记得以对方人格生活时碰到的人和事。

王小川曾经对张凯说,自己家住着一个房客,其实那个房客,就是李墨白——另一个他自己。

两种人格各占一个房间,各有各的生活习性,从不跨越界限,从不干扰对方的生活。

但是如果让我们仔细思索这个故事的一开始,依然能够发现掩藏在其中的蛛丝马迹。

比如王小川与李墨白一样的年龄,相似的经历;比如王小川会在心神不宁时不自觉的转笔,因为当初李墨白正是用圆珠笔捅进叔叔的眼球;再比如在那位母亲的追悼会上,赵队长看见前来悼念的李墨白。他盯了李墨白一眼,心中想的是:这个新来的,不好好上班,跑这里来干什么?甚至李墨白被莫风囚禁的那个星期,刚好是王小川立功放假的那段日子,所以再一次,两人的日程没有发生冲突。

还有那个被他错认为父亲的蒋教授杀人事件中,王小川之所以能在第一时间看见那篇随举报材料寄来的论文,就联想起有人按照教授的理论杀人,并不是因为他作为警察而知觉,而是因为他的潜意识里存在着李墨白目睹的关于事件的记忆。圕馫闁苐而蒋教授死前,那个握着蒋教授的手鼓励他活下去的警察,其实正是王小川。蒋教授察觉到他的神色中没有丝毫的伪装,参透了其中的道理,才会在最后的时候嘲笑李墨白:“你比我更加可悲,因为你根本不知道自己是什么东西。”

李墨白的秘密,莫夜知道,莫风知道,张凯也知道。

前两位是因为跟踪发现了他的秘密,害怕他再受刺激,心照不宣地不去揭穿,默默等待他自己发现真相。

那个晚上莫夜心里想着要慢慢来的那件事,正是指代这个。

莫夜发在报纸上的示威申明,其实是听说王小川在局里日子不好过,为他寻找一个受重视的方法。至于那个提供消息的线人,和如何防止王小川起疑,那又得从张凯说起。

张凯作为张博士呆在身为王小川的李墨白身边,是经过莫夜的默许的。他以为自己信任的老师是在保护小白,其实张凯不过是对这种人格分裂现象产生好奇,将王小川当做试验对象进行观察。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