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再添一把柴23(2 / 2)

沈熙薇触到之后,婆娑了一下,又道:“掌柜可否帮儿做个入潢?”

所谓入潢便是把纸浸泡在黄檗汁液里,再晾干,可以有效的防止虫蛀腐朽。后世敦煌的唐代纸卷能经历一千多年不坏,便是得意于此种工艺,后世常用的一个词“装潢”便是因此得来③。

用入潢过的纸贴在表面,再印些雅致的纹样,写上店铺名称以及地址,这会员卡便算成了。

“那沈娘子的预算便要高些了。”

“无妨,掌柜记下便是。”

黄纸在本朝是很上档次的东西,本朝虽然繁盛,但仍旧是以农业为主要生产力的封建社会,普通平民消费能力有限,并不能随便的买衣裳,即便买了也是拿布回去自己做,即便条件好的小康人家,也不过换季做两件衣裳,沈熙薇要做的是品牌女装,日后的客户群体自然要定位在长安城中的贵族女郎层面,既然做的是高端客户市场,各样选品必须要挑好的,沈熙薇虽然肉疼,但却不能吝惜本钱。

掌柜在纸上记下入潢后,又问:“至于铺面名称之类上书的文字,沈娘子是要请佣书人抄写,还是买笔墨回去自写?”

唐朝的书百分之九十九都是手抄本,因此市面上有一大批的“佣书人”专门从事这个行业,书坊中都会雇佣着一批全职的“佣书人”④。

沈熙薇在悲田院之时,也干过这差事,但没有佣金,是朝廷组织的,既能让他们识字练字亦可以让悲田院增加收入,很是个一举两得的办法。

至于说为何不印刷,虽然印刷术是我国的伟大发明之一,但在唐朝近三百年的时间里,这并没有得到上层社会的认可,那些官员的惯性思维是“如何让手抄书更精确、更美观”,而雕版印刷出的文字在他们看来是没有灵魂的,只能印个日历,登不得大雅之堂⑤。

穿越者不能改变历史进程,认可雕版印刷是宋朝人要做的事儿,沈熙薇没有要改变唐人意识形态的想法,而且目前还没赁到合适的铺面,地址一栏也得再斟酌,因此道:“儿拿回去自抄便可。”

其实字并不多,虽有两百份,也不过是在小卡片上写好铺名、地址,比不上前世写过的家庭作业字多,亦比不上今生在悲田院抄的那些书字多。

“既不请佣书人,沈娘子可要再购些笔墨?”

沈熙薇暗道:这老板是懂做生意的!

面上却道:“还请掌柜费心介绍。”

会员卡是店铺的招牌,字写的漂亮,才能给人眼前一亮之感,第一印象很重要,需得配着好笔好墨。

掌柜含笑一指:“笔筒在这边,请沈娘子过目。”

本朝真实的笔筒样式和沈熙薇前世在电视剧中看的相差颇多,那种专门用来容纳大量毛笔竖插进去的笔筒,要到明清才能出现,唐朝的笔筒,还更类似于笔套,是一截竹子做成细长的圆筒,里面只放一支笔,然后再置于上下三层的笔格之中⑥。

掌柜拿出一支毛笔,递给沈熙薇细看:“此乃正宗的宣笔。”

后世的“湖笔、徽墨、宣纸、端砚”,在本朝还不流行,大唐流行的是宣笔,白居易为此曾赋诗:“紫毫笔,尖如锥兮利如刀。江南石上有老兔,吃竹饮泉生紫毫。宣城之人采为笔,千万毛中拣一毫⑦。”

此笔虽贵,但却好用,沈熙薇玉手一挥,买了!

既然有了好笔,也得配上好墨,漆烟、松煤制成的“墨丸”,砚出的墨丰肌腻理,沈熙薇也一并买了。

末了,又嘱咐掌柜:“千万莫漏印了标识。”

掌柜又拿起来那标识图样看了看,是个宛如女郎的“沈”字,底色选的是桃花粉,倒是赏心悦目:“放心吧沈娘子,某绝不忘。”

沈熙薇颔首。

掌柜又满脸堆笑道:“那沈娘子便结款子吧,一共八两银子,可先付四两,明日入潢之后,娘子来取卡片,再付另外四两。”

“嘶!真贵!”沈熙薇一边肉疼一边掏钱。

虽说赚了八十两银子,但这几日连着送礼打赏,住店吃喝,又定了笔墨会员卡,已经用去了十五两银子,想到日后赁房子,开铺子少不得一大笔花销,沈熙薇不禁蹙起了眉头,她眸色一转:与刘记的拉扯得添把柴火才是。

因此,她定完了会员卡,便马不停蹄的赶回了平康坊,想添上这把柴还得求赵五娘助力一把。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