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触景生情忆童年 凹里吃到迎客面2(1 / 1)

李大爷又给三个城里大学生说很早以前,世道不好,饥荒战乱不断,人们都躲进深山里,只求生存下去就万幸了,谁还想着孩子能不能上学?再后来日子慢慢能安定点的时候,个别家境稍好点的人家,把孩子送到山外去念几天书,识几个字。解放后,国家关心重视山里孩子的教育,才在这里办了个窑洞学校。

这时学生们下课了,都出了窑洞教室,自由活动了。那些孩子个个脸红扑扑的,衣着显得很破烂脏旧,有些孩子的衣服还有点不合身,不是大就是小。这时,毛豆不知从什么地方跑过来说:“李大爷,我回去了。”李大爷笑着说到:“小毛豆,你这会跑哪去了?”毛豆说:“我就在这耍呢。”王小亮说:“我看毛豆蹲在那个窑洞旁,在地上写着什么,是不是在那里听老师讲课呢?”毛豆低着头没吭声。程前江说“毛豆过来,给你一支钢笔,回家拿它写字。谢谢你给我们带路找到李大爷,也谢谢你爸爸的帮助。”毛豆低着头说:“我不要,我又不念书,用不上。”常敬贤走过去把钢笔从程前江手里接过来硬塞到毛豆手里说:“不念书也要学习,没事就看看书,写写字,将来干啥都得有文化。”但毛豆咋样都不接常敬贤的钢笔。李大爷说:“毛豆,你就拿着吧,这可是城里大学生给你的钢笔,你拿着它,学点文化,以后才有出息。”毛豆这才接过了常敬贤塞给他的钢笔,转身就跑了。不一会,学生们又回窑洞上课了。

李大爷和三个小伙又聊了一会后,就要去忙着做饭,常敬贤他们要给李大爷帮忙,李大爷不让他们帮忙,说他一会就做好,然后就忙去了。

程前江对常敬贤和王小亮说:“这次出来都怪我不小心,让毒蛇咬伤了,害的你俩都玩不成,还要陪着我一起困在这山沟里受罪。看来还得等二三天时间,要不你俩先回去吧,不要耽误你俩的时间了,我伤好了再回去。”常敬贤笑着说:“放心吧,我们不会丢下你不管的。”王小亮说:“咱们过一过山民的生活,来一次亲身体验也是不错的生活经历。不要乱想了。李大爷刚给你上了药,你在这好好休息,我俩在这附近转转”。程前江笑着说:“去吧,找到那条毒蛇替我报仇。”王小亮说:“没问题,抓到它后你也咬它一口。”三个人都笑了。常敬贤也笑着说:“那你在这里好好休息,等着我俩回来。”说完就和王小亮向旁边的小山岗上走去。

他俩经过那些窑洞教室时,看到窑洞破败,门窗都不完整,里面光线暗淡。刚才看到那些孩子们的衣着和形象,现在又看到孩子们很破败的教室,他感到这里山区的孩子生活和学习条件太艰苦了,他很同情这些孩子。这时,他不由的想起自己小时候也遭受的一些苦难。

自己很小的时候爸爸就去世了,对爸爸的印象都有点模糊。母亲经常有病在身,家里的生活很艰难。有一天,看到同龄小孩去上学,心里很羡慕和好奇,自己也跟着别的孩子去学校,结果被学校里一个老师拒之门外。那一刻,学校在自己心目中是那么的神圣和神密,同时心里很难受和失落。回家后就对妈妈说自己要上学,妈妈那时的病情已很重了,妈妈说她都忘了我到了上学年龄,明天就让我去学校报到,谁知道第二天妈妈就去世了。后来,自家远房叔叔收留了自己,叔家还有三个孩子,生活过的也很艰难,再添一个半大小伙,生活就更难了。所以,在叔叔家婶子特别嫌弃自己。没有办法,寄人篱下,自己整天过的很不舒心。一天,婶子给我钱叫我去买袋盐,我却把钱弄丢了,怎么也找不到,我吓的不敢回家,躲在村外的野地里自己玩。不知过了多长时间,一个和自己大小差不多的小孩走了过来,那小孩头发散乱,衣服也很脏烂,手里拿着个烧烤的苞谷棒自顾自的边走边吃。自己老远就闻着了烤苞谷的香味,肚子这时也真的很饿了,就一直看着那小孩的包谷棒子。那小孩看见我一直看着包谷棒子,就很大方地给我折了一段包谷,并说:“吃吧,还想吃的话,一会我带你再烧几个去。”原来那小孩是个小流浪者,他说自己大半年前和家人走散了,找不到自己的家,也找不到自己的家人,已在外流浪要饭几个月了。他说现在是秋季,地里的包谷和红薯快成熟了,最近他常去村民的地里偷别人家包谷或着红薯用火烤熟了吃。还说现在好吃的很多,有红薯、毛豆、包谷等,烧熟特别的香。自己就和那个小孩在那里闲聊起来了,忘了丢钱的事。当两人正打算去苞谷地偷苞谷时,我听到叔叔家的孩子在村里大声喊着我回家,我把心一横,装作没听见,就和那小孩去烤包谷吃了。后来每次回想起和那个小孩在野外烤苞谷、烤红薯、烤毛豆吃这段经历时,感觉那些烧烤是自己吃过最好吃的东西,是幸福的回忆。就这样,自己就和那小孩到处流浪,自由自在的讨吃要喝,刚开始,感觉这样的生活舒服快活,没人管束,很是开心。但是,秋天过后,地里没有了可吃的东西,天气也越来越冷了,要饭吃的生活也不好过,天越来越冷了,晚上没有个好点的住处,过的很艰难。经常还遭别人白眼奚落和欺负,这时自己才感到流浪生活的艰辛和不易,凄惨和无助。自己也想过回叔叔家,但一想起在叔叔家整天受歧视和不开心的生活,这样的生活自己已过了三个月,所以,自己宁愿在外面流浪,也不回叔叔家,流浪苦是非常的苦,但身心自由。

看着天气一天比一天冷,农村的土地里没有啥吃的了,自己和那小孩就去了一个镇上,镇上人多,有好几家饭店,可以在那里讨要些剩饭剩菜,晚上住的地方也好找。有一天俩人走散了,由于镇上地方大,一时半会没有找到那个小孩,正好又下起了大雨,自己就在一户人家的房檐下避雨,雨一直下到天黒还没停,现在又饿又困,但又无处可去,心里一直发愁能在哪弄的吃的?雨下的不停,晚上怎么办?幸好后来房东发现了我,问明情况后就把我领到家里,给我换掉了淋湿的衣服,又给我吃饱了饭,房东看我实在可怜,没有亲人,无家可归,就收留了我,从此把我当亲生儿子一样看待,还供我上学,最后一直考上了大学。

收养我的人就是我现在的养父,所以我对养父的感情,和亲生父亲的感情一样的亲,一样的深,甚至还胜过对亲生父亲的感情,因为父亲去世的早,那时我还小,对父亲的印象不是很深,只是从法理和血缘关系上对亲生父亲的亲情。而对养父的亲情是在我走投无路时,养父收留我、他无私地养育我,关爱我,供养我一直读书到大学的关爱和养育的恩情,还有是对养父的人品和胸怀的敬仰之情。所以,后来我就对别人说他就是我的父亲。“山里娃真苦,这条件也太艰苦了。”王小亮的一句话打断了我的思绪,我叹口气说到:“就是,这偏远山区太贫穷落后了。”说完后,思绪又回到以前。养父送自己去上学的第一天,戴眼镜的刘老师问我叫啥名,我说我叫常蹲实,我已经跟养父姓常了。我原本姓李,养父收养我后,我感觉养父对我和亲儿子一样的好,使我感到了无私的父爱和家的温暖。亲生父母的恩情无法报答了,我不能忘记,但养父的恩情我发誓以后要好好报答,所以我决定随养父姓常。刘老师抬头看了看我说:“你养父是个大善人,你要永远记住你养父的恩情,将来好好孝敬他。”刘老师想了想又说:“我给你改个名,你就叫常敬贤吧。”从此我就有了现在这个名子。

王小亮看常敬贤有点发呆,就说:“你想啥心事呢?是不是又想何晓了?”常敬贤笑笑说:“看见这些小孩,想起我小时候的事了,我小时候和这里的孩子差不多,甚至还不如他们。”王小亮说:“听你说过,你小时候吃了不少苦。但你现在已成了一名大学生,苦尽甜来。”常敬贤说:“这里的孩子只有走出山区才能摆脱贫穷落后的困境。”

常敬贤和王小亮刚上到一个小山包上,还没转一会,就看见李大爷在向他俩招手喊话,是在叫他俩下去吃饭。王小亮对常敬贤说:“都忘记饿了,李大爷一喊,这肚子还真饿了,走吧,下去吃饭。”常敬贤说:“咱们这回的运气真好,遇到了李大爷,他不但为程前江治疗毒蛇咬伤,还对咱们管吃管住,照顾的很周到。不然在这荒山野岭,人生地不熟,程前江伤的又那么重,搞不好把病情给误了,那就麻烦大了,毒蛇咬伤可耽误不得的。”王小亮说:“是的,咱们真有运气。山里的人真是热情、好客、纯朴,善良。程前江给李大爷钱他也不要,李大爷再不要钱的话,咱们走时偷偷多给李大爷放些钱。”常敬贤说:“就是,只能这样了。”俩人边说边向山下走去。

俩个人下山进到窑洞,李大爷忙招呼他们一起吃饭。他们面前放着一大盆面条,面条里有许多青菜。李大爷已给他们碗里舀好了面条,他自己也舀了一碗,四个人就端起碗吃起来了。

吃完饭后,常敬贤和王小亮争着要去洗碗筷,李大爷说他们对这里地方不熟,不让他们去洗。并笑着问他们:“三个小伙吃饱了没有?不够我这里还有馍。”三个人忙笑着说都吃的很饱了。程前江笑着说:“太感谢李大爷了,对我们这么好。”李大爷说:“谢啥呢,清汤寡水的面条,我不管吃的好不好,只管吃饱没吃饱。”他边说边收拾碗筷去清洗了。

李大爷洗完碗筷后,王小亮问到:“李大爷,你家里还有谁?”李大爷说:“我有二个儿子,二个女儿,都成家了,老伴走的早,平时为了清闲和自由,我一个人住在这窑洞,这里啥都有,自己管自己。没事时我上山采点药,在这里做点草药,给村里人治个小病。”程前江说:“李大爷的医术是祖传的吧,我感觉您给我用上药后不一会,基本上就不疼了。”李大爷笑着说:“是我爷爷辈传下来的,村里人还都认我家的药。这里没有医院,去镇上又不方便,人们有个头痛脑热的,都先来我这里看,我看不了的,就得去镇上了。”他们又聊了会,李大爷就回家了。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