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两策112(1 / 2)

赵鹤天显然还藏有另一张牌。

他转向朱由校,恭敬地说道:“臣还有一策,愿奏于陛下。”

朱由校顿时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身体前倾,仿佛在寒冷中寻找温暖的火种,期待着赵鹤天的下一句话。

赵鹤天缓缓开口,“尽管天气日渐严寒,但我大明疆域辽阔,各地气候各异。”

“北方虽冷,难道我们不可以转向南方开发新土吗?”

朱由校一听此言,略显困惑地回答:“南方?你是指安南吧。”

“但安南地域狭小,难以容纳更多子民。又或者是缅甸?然而缅王向来桀骜不驯。”

赵鹤天微笑着,胸有成竹地说:“只要我们大明拥有先进的火炮,征服他们不过是易如反掌。”

朱由校闻言,唇角微扬,却道:“但他们无罪之身,无故征伐也非易事。”

赵鹤天沉思片刻,接着说:“关于这点,欲加之罪何患无辞,找个理由并非难事。”

朱由校思索后觉得有理,便道:“卿家言之有理,朕颇为赞同。”

“只是,那里已有土著,恐怕也难以安置太多人口。”

赵鹤天再次微笑,纠正道:“陛下所想非臣所指之地。”

“那些地方虽可移民,但毕竟有限。臣所言的乐土,实为海外南洋。”

“南洋诸岛气候温暖湿润,水源丰富,地广人稀,无论我们移多少百姓过去,皆能容纳。”

“将流民迁往彼处,既可减少国内的动荡,又为这些流民找到了生存之道,远胜于他们在本土颠沛流离,冬日里饥寒交迫。”

朱由校听后深感其言有理。

赵鹤天继续阐述,“其实,前往南洋的风险并不如想象中那么大。”

“我大明至南洋已有稳定航线。”

“对于南洋的海况及海盗情况,我们已了然于胸,移民风险可控。”

“况且陛下对南洋的现状也有所了解。”

朱由校叹气道:“卿家所说甚是,南洋地大物博,先前派遣的官员回报亦证实了这一点。”

“此事朕亦有考虑,但眼下国内困顿,叛军问题亟待解决,而移民又需巨额银两,无银则万事难行。”

赵鹤天信心满满地回应:“关于叛军,臣有把握在十年内将其彻底扫清。”

朱由校听此豪言,精神为之一振,“十年!这时间朕还能等待。”

赵鹤天目光深邃地注视着朱由校,缓缓开口道:“陛下,尚有一事需奏明。”

“天下广袤,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南洋诸岛,星罗棋布,幅员辽阔。然而,我大明却只能眼睁睁看着那些西边来的异族蛮夷,占据着这片丰饶之地。”

“他们占据此地,却不向我大明进贡,我们又何必容忍他们的嚣张气焰?”

“他们拥有强大的海军,但我大明同样不逊色,且地理位置更为接近南洋。”

“陛下,我们完全有能力击败他们,将这些土地收复至大明的版图之中。这不仅是千古盛事,更是利国利民的大好事。”

朱由校听得心潮澎湃,激动地说道:“朕已铭记于心,此事愈发令人振奋。”

“你说的没错,如此肥沃之地落入蛮夷之手,实在是暴殄天物。”

“若有机会,朕自然希望早日实现此事。”

赵鹤天望着朱由校,坚定地说道:“陛下,时机必会成熟。”

他沉思片刻,又叹了口气说:“如今大明土地兼并之风愈演愈烈,实在令人忧虑。”

“那些读书人不纳税,却占据越来越多的土地,导致我大明税收日益减少。”

朱由校环顾四周,然后说道:“你们暂且退下,只留王体乾在此即可。”

周围的宫女和太监闻言,立刻悄无声息地退出了宫殿。

朱由校凝视着赵鹤天,问道:“此事可有解决之道?”

赵鹤天叹了口气,他知道朱由校迟早会问及此事,却未料到竟如此之快。

他看着朱由校,郑重地说道:“陛下,此问题定能迎刃而解。”

“但解决之道绝非易事,甚至可能引发朝廷动荡。”

“朝廷必须拥有足够的武力和财富,方能应对东南沿海可能出现的变故。”

朱由校点头赞同道:“朕对你充满信心,相信军队终将强大起来。”

赵鹤天微笑着说:“一支强大的军队,必将带来胜利的喜悦。到那时,陛下的地位将稳如磐石,我们便可着手进行改革,进行摊丁入亩。”

朱由校好奇地问道:“何谓‘摊丁入亩’?”

赵鹤天解释道:“简而言之,便是无论士农工商,皆需向朝廷纳税。”

旁边的王体乾听到这里,眼睛瞪得大大的,惊恐地看着赵鹤天,眼中的恐惧难以消散。

这番话虽看似平淡无奇,实则是对读书人的根基发起挑战。

恐怕天下的读书人都会群起而攻之吧。

朱由校心中明白赵鹤天此言的分量,他也清楚这个答案。

但他仍希望从赵鹤天口中得到确认,了解他的想法是否与自己不谋而合。

果然,赵鹤天的回答与他的预期并无太大出入。他轻声叹息道:“看来,也只能如此了。”

他深吸一口气,决绝地开口:“为了大明的千秋基业,哪怕需付出沉重代价,也在所不惜。”

“正是如此,”对方肯定地回应,“历代帝王从未有在连绵外战中失位之例,我亦坚信此策必成。”

王体乾此刻却有些后悔置身此地,耳闻之事过于重大,一旦泄露,即便是陛下亦难以保全赵鹤天。

朱由校转向王体乾,严肃地告诫:“今日之事,唯君知耳,须守口如瓶,不得对任何人提及。”

王体乾颤抖着领悟了朱由校的用意,郑重答道:“陛下放心,此事关系重大,奴婢知晓如何处理。”

朱由校点头示意,对王体乾的信任溢于言表,否则也不会让他留下。

他目光转向赵鹤天,继续道:“此事非同小可,执行者必须威望显赫,手握重权,尤其是军权。”

赵鹤天瞬间明白了朱由校的暗示。

朱由校沉声说:“承担此事者结局难料。”

“或许待朕驾崩之日,此人也将随之而去,甚至最终朕亦可能不得不将其牺牲以泄公愤。”

赵鹤天听闻此言,内心不由得松了口气。 朱由校如此直言,显然并未选中他。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