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准备升官(一) 庐山命题作文大赛……18(2 / 2)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明意的画外音响起:【与李太白的诗相比,苏轼的这首《题西林壁》明显多了几分哲理,颇有一种‘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道理在里面。且不论当时的苏轼是否已经跳出自我经历看清了北宋朝局的风云,单是论这场庐山命题作文大赛,苏轼凭借这首诗也能和李白一较高下。】

【小南瓜:这像极了从不同角度破题的学霸,不得不说苏东坡会另辟蹊径!】

李杜才名,像神话一样笼罩文坛多年。北宋的文人听到天幕上的女子将苏轼和李白放在一个层次,有人欣慰文坛后继有人,有人骄傲宋朝文风兴盛,也有人嫉妒吐酸水。

“有什么了不起的,不就是换了个法子写,怎能和李太白抗衡?”一个在看天幕的秀才拧眉,对神迹这番评论不愿苟同。

但他没料到的是,经过天幕轮番洗礼,此刻的大宋已经到处是苏轼的铁杆粉丝,他这句话还没说完,便有人开怼:“哟,你这是吃不到葡萄跳起来冲葡萄吐口水了?人家苏子瞻这诗句写的哲理高妙,值得人反思品读,你用你那考了三次秀才才考上的文采给我也写一首试试?”

秀才被戳中短处,无言以对,只能故作清高地远离这是非之地。

方才怼他的人朝秀才离去的地方唾了一口:“我最看不惯你们这种肚量小心思不正的文人,‘文人相轻’说的就是你们这种胸襟狭窄的小人!”

明意并不知道北宋发生的一切,她依旧接着讲苏轼和庐山的渊源:【其实这次庐山之游给苏轼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包括他在临终前也写过一首和庐山有关的诗。

庐山烟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不消。

及至到来无一事,庐山烟雨浙江潮。 】

【大家刚看这首诗是不是觉得很奇怪,因为它的第一句和最后一句居然是一样的。但是细读却是完全不一样的意境。这首诗是苏轼临终前留给小儿子苏过的,开篇写庐山的烟雨和浙江的大潮这两处风景,在没看过的时候各种抓心挠肺,不到那里游历一番心头总是放不下。可真正到了却发现,那也只是庐山的烟雨和浙江的潮水罢了。】

【庐山烟雨、浙江潮水当然不止是风景,对苏轼来说可能曾经是远大的政治抱负,在看到庐山烟雨的时候就是目标实现的时候,此处是在说“不过如此”吗?是在说目标达成了以后感到失望吗?主播想是未必的,苏子当时或许只是想感慨,人一生心怀执念追求目标,达成了才发现或许目标的魅力只是目标本身罢了。】

心觉此处说得有些拗口,明意笑道:【当然,这是苏轼过完一辈子才得出的感悟,我们现在未必能够理解。那就祝愿大家心想事成,在看到庐山烟雨、浙江潮的那一刻,或许你就能明白苏轼要说什么了?】

天幕外,青年苏轼陷入沉思。

那天幕上的女子说的不错,他现在二十二岁,还未经历过政治斗争,天上那些故事虽然是关于他的,但又时常给他一种旁观别人生活的感觉。果然人生感悟还得如人饮水自己总结。

不过方才听到自己“临终”这个词让青年苏轼内心微动,相信换作任何一个年轻人在青壮年听到自己临死前写的诗都不会无动于衷吧,苏轼也一样。

他拍了拍自己的大腿,恍然大悟,意识到了一个他必须承认又不太想承认的事实:对哦!原来我也是要死的啊!

作者有话要说:  1.《望庐山瀑布》——李白

2.《《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李白

3.《题西林壁》——苏轼

4.《观潮》——苏轼

5.苏轼去庐山玩这件事,出自《东坡志林·卷一(记游庐山)》

我想说啥来着?完蛋了!鱼的记忆!

尝试回想三分钟,想不出来,放弃了......

我想起来了!我想说的是:

本章申明,没有不尊重峨眉山猴子的意思,只是借用了这个网络梗!如有冒犯,下次去峨眉山给猴猴送桃吃!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