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7章 ,胡亥:你们说,来日赵光义要是知道他屁股底下骑着的……368(1 / 2)

其实,赵光义之所以变成现在这个模样,跟之前的盘点脱不了干系。

本来在得知自己北伐的下场后,他是不打算继续北伐的。

毕竟他又不是傻子,既然知道了自己这次北伐的结果,没道理再去出洋相。

但坏就坏在之后的盘点中,北宋各代帝王的事迹也被曝了出来,尤其是那堪称耻辱的靖康之难与岳飞十二道金字招牌。

这极大的刺激到了本来决定灭了刘汉就准备偃旗息鼓的赵光义。

所以,恼羞成怒下,为了不让历史重演,他就硬着头皮开始继续了北伐,想要以此证明他能文能武,不需要走历史上他崇文抑武的老路。

可惜,愿望是美好的,现实却是残酷的。

他当时计划的挺好。

他觉得,既然神迹中的自己是个草包,索性就将计就计,等带着大军到了高梁河后,自己就真当一回草包,当诱饵引诱耶律贤上钩,然后再用伏兵埋伏,来个瓮中捉鳖。

结果没曾想耶律贤也发了狠,认为他真的是个草包,在中计被他包围后,面对他的招降,压根儿理都不理,直接硬扛着外部十余万宋军的围攻对他这个鱼饵展开了猛烈进攻。

然后,他就悲剧了。

当时的他为了做戏做全套,身边就只带着两万北宋禁军精锐,剩下的几万大军全是刘汉降卒充任的炮灰,根本没有战斗力。

被耶律贤麾下的数万辽朝精锐一冲,直接就成炸了窝的鸡。

而最开始他本来是能跑得了的,因为这本就是有心算无心,他自己的埋伏大军离的不远,真要带着两万大军弃地突围,很容易冲出去。

但坏就坏在临了跑路呀,这家伙突然想起神迹中的自己就是在交战中丢下大军弃军而逃的。

眼下虽然局势已经不同,但外人不知道呀。

这传扬出去,不就坐实了自己半路而逃的名声了吗?

所以,不想越洗越黑的他脑子一抽,不走了。

不顾随军大将杨业等人的劝阻,带着一起当诱饵的两万精锐大军死扎在了高梁河以南的安次,硬要跟耶律贤来一场真男人之间的决斗。

结果就是他身边的两万大军被打崩,他在乱军中寻找耶律贤决战时,最终耐不住心里的害怕,头盔一甩衣服一脱,跳进河里游了出来。

然后,就成了现在这个鬼样子。

当然,跟历史上的他比起来,现在的他虽然败了,但虽败犹荣。

因为他是被埋伏后正面硬刚拼光了军队才败的。

并不是历史上那样形式大好之下,被两只箭吓得弃军而逃。

所以,恶狠狠的咒骂了一通后,一甩手中抽秃噜皮的破柳条,自觉自己挺硬气的赵光义翻身坐在了朱伟光身上。

‘……此战朕虽然败了,但是力战而败,并非不战而逃,所以,朕虽败犹荣!

而且辽朝仅此一战,元气大伤,若是接下来朕能摆脱追杀振臂一呼,辽都破灭之日指日可待。

所以,战阵之事眼下已不足为虑,眼下真正在意的是仙人。

从之前大明两朝显示的神迹来看,仙人降身之人不是当朝皇帝就是下一任皇帝。

那朱允炆虽然只是皇孙,但在神迹中的大明,此人可是接了大明的皇位的。

所以,由此可见,仙人专挑皇帝下手!

眼下朕还是朕,没有半点变化,那么按照推算,仙人此时应该是降身到了朕的下一任皇帝身上。

而在神迹中,朕死之后皇位是传给了一个叫赵恒的人,所以眼下当务之急是应该先找到……’

(注:赵恒初名叫赵德昌,太平兴国八年(983年)才改名为赵元休,后来又在雍熙三年(986年)改名赵元侃,一直到至道元年被册立为皇太子时,才改名为‘赵恒’,书里现在是太平兴国四年(979年),所以现在叫赵德昌才对,之前盘点宋朝时没细说过赵恒上位前的事,所以现在赵光义不知道赵恒是谁。)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