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2章 ,憋屈的将军,短视的大明(上)303(1 / 2)

“……呵呵,俞总兵有心了。”

“!!”

正对着朱元璋与朱棣的画像思过,身后突然响起一道轻笑,俞咨皋一惊,下意识回头,当看到朱伟光笑盈盈的走入后,连忙扭身跪地磕头。

“罪臣俞咨皋参见陛下,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俞咨皋:明末抗倭名将俞大遒之子,而这个俞大遒,则是跟戚继光是同一时期的抗倭名将。

不过跟戚继光这个被朱家皇帝用完就扔的倒霉蛋比起来,俞大遒的晚年无疑要幸运的多。

此人因为出身福建的缘故,被当时朝中的南方大佬们看中并庇佑,甚至就连嘉靖对其也多有青睐,期间更是数次在他作战不利的情况下让他戴罪立功。

只不过由于当时朝堂内部正在搞政治裂变,嘉靖帝跟武宗朝(朱厚照)遗留的那些人打的不可开交,所以他的仕途跟戚继光比起来,要坎坷一些。

不过就如咱们常说的,彩虹总在风雨后。

他前期的仕途虽然坎坷,但最后的下场却很好。

不仅一直为官到将死,他儿子俞咨皋还在他死后继承了他的政治资源,被人一路扶持到了‘福浙总兵’这个位子上,统管当时‘浙江、福建’两省的水师防务。

这么说你们可能没什么概念,我换一种说法,明末时期海外走私最猖獗的地方,就是福建、浙江两地,为此海上甚至还有个浙商的说法。

像李旦、许心素、颜思齐,以及郑芝龙这些大名鼎鼎的明末海商,都是福建人。

李旦是福建泉州的,许心素也是福建泉州的,颜思齐是福建海澄县的,郑芝龙更别提,大家都知道。

所以,看到这里,你们应该意识到了什么吧?

没错。

当年大明南部最大的海上势力,一开始其实并不是郑芝龙,而是俞咨皋,以及其麾下突然在史书中销声匿迹的俞家军。

了解明末历史的都知道,在当时的大明沿海地区,有这么一个词:‘俞龙戚虎’。

这四个字说的,就是当时明朝南部最强的两个人,俞大遒与戚继光,以及他们手底下的两支军队:俞家军与戚家军。

而戚继光的戚家军,最后因为站队问题被朝中的朝臣联合北地将门坑杀。

但俞家军的下场史书却没有记载。

而综合明末的历史走向,以及南明各重点人物的历史轨迹,作者猜测,俞大遒麾下的俞家军很可能是在之后朝廷内部的政治决裂下,被南方士绅给收编了,成了他们出海行商的私人武装,也就是那所谓的‘郑家军’。

明面上,他们虽然还是大明水师,但其实那时候的俞家军已经不属于朝廷了。

这也是为什么后来郑芝龙那么拼了命的要上岸当官的根本原因。

因为他手里的大军并不稳固,他跟他那个野爹李旦一样,都是被人掌控的傀儡。

只是他命好,恰巧赶上了明末动乱的年代,这才让他有了左右横跳的机会。

像后来朱聿键跟鲁王朱以海争权内讧时,郑芝龙突然跳槽到清廷,其实本质上就是在跟俞家,以及背后掌控他的那些明朝遗臣们切割。

只不过当时让谁都没想到的是,清廷不守信用,他率领他麾下那些想要苟且的郑家军投降后,却被清廷反手镇压。

不仅大军被拆解,本人更是落了个囚禁坑杀的局面。

以上这些,都能从戚继光与俞大遒两人的后代际遇看出来,戚继光那几个儿子全是挂了闲职的名誉将军,唯独俞大遒的俞咨皋成了掌控实权的福浙总兵。

最后更是在崇祯元年(1628年)时,跟有了反水噬主迹象的郑芝龙干了一架。

可惜没打过,让郑芝龙有了抬头的机会,最后间接引起了后面那一系列故事与事故)。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