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3章 ,风起南明(中)264(2 / 2)

至于明朝的圣旨规格,除了最正规的诏书外,最坑的是‘制书’,也就是以‘奉天承运皇帝制曰’这种开头的圣旨。

这种圣旨一般是由皇帝亲自草拟的私人圣旨。

说白了,就是没有公众认知意义的私人命令,换算到后世,跟那些不被法律承认的私人合同是一类产物。

而不被公众统一承认,或者说不具备法律效益的私人合同有什么隐患,大家应该能猜到。

换算到制诏也一样。

这种没有大臣作背,仅代表了皇帝一个人意志的圣旨的隐患有多大,相信大家能猜的出来。

好一点的,替皇帝办完事后被事后清算,将将落个尸骨无存,要是当朝皇帝强硬一些,保不住还能保条命。

要是差一点,或者遇到个软柿子皇帝,直接完事后被皇帝扔出去当替死鬼,落个满门抄斩夷灭十族那也不是不可能。

所以,制诏是这个时代最坑的圣旨,且没有之一,因为你接了以后会死,不接现在就死,事办砸了会死,事办好了也会死,反正左右是个死,唯一的区别恐怕也就是以什么姿势死罢了。)

所以,在听到皇帝给自己下了个制诏后,深知个中门道的秦良玉心沉入了谷底,不过她也没表现出来,只是略微顿了顿,就一脸严肃的接了过来。

“臣秦良玉遵旨,敬恭安!”

“圣恭安!”

他面前,负责来宣旨,且一辈子都在跟圣旨打交道,所以同样知道里面门道,正暗中发愁如果秦良玉不应(按照明朝,尤其是明朝中后期的特殊政治国情,皇帝私人签发的制诏大臣是可以,或者说有能力顶回去不受的,忘了在哪儿看过那么一篇文章,说的就是明代大臣跟老朱家的皇帝相互顶牛踢皮球卡圣旨的事)该怎么说合对方别扫陛下威严的王承恩心头一松,抬手对着北方摇了摇后,将手里的明黄色布卷恭恭敬敬的交给了他面前的秦良玉。

“公爷,小侯爷,事不宜迟,还请两位抓紧时间集结大军准备上路吧。

大军路上所需的一应军资,小侯爷您那边的军资皇爷已经吩咐镇海大将军准备妥当。

至于公爷您这边的,皇爷已经派了专人去与沿途各地官府接洽了。”

正看着手里这封不具备‘法律’效应的中旨心中喜忧参半的秦良玉一怔,脸上的表情开始变得僵硬。

她面前,常年靠察言观色过活的王承恩见状,瞬间猜到了眼前老人的心思,不由一笑。

“公爷勿忧,他们去之前,皇爷已经特地嘱咐过他们,此次行军他们只负责跟各地官府交涉军饷物资,以及入川后大军一切用度,其它跟行军打仗有关的事宜,他们一概不许过问,看到那位了吗?”

说着,王承恩指了指他身后不远处一名虎背熊腰国字脸的中年大汉。

“不日前陛下已经将锦衣卫南镇抚司衙门从锦衣卫中独立了出来,改成了与锦衣卫同级的锦衣监察司,专司锦衣卫内部法纪。

而那人就是锦衣监察司麾下的十二监察使之一,寅虎使徐虎,此人是锦衣监察司指挥使李若珪手下头号干将,以铁面无私,不近人情著称。

其身后带着的寅虎卫也是刚从军伍中抽调的军中健儿,忠诚可靠,杀伐果断。

他们接下来的任务,就是专门在军中负责监督沿途那群替大军要晌的人。

如果那群人中有任何一人敢做分外之事,他,以及他身后那群崽子就有权对他们先斩后奏。

若是公爷不信,大可进京与皇爷当面询问。”

被王承恩说的一愣一愣的秦良玉一惊,赶忙从远处收回了目光,“臣不敢,公公的话臣自然是信得过的,既如此,那臣这就点兵聚将,准备出征了!”

“甚善,将军请!”

对着眼前人点了点头,秦良玉转身走回了点将台。

而在她挎刀重新站在点将台上的那一刻,她身上那自见到王承恩后就若有若无的卑躬屈膝瞬间消失不见。

取而代之的,是一股勇往无前的杀伐锐气。

“军鼓手何在!”

“卑职在!”

“传本督军令,擂鼓,聚将,准备出征!!”

“得令!”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