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章 ,人心散了,队伍不好带了219(1 / 2)

三天后。

京城以东,永平府,山海关以西百里,榆关大营,夜。

时任关宁铁骑前锋右营参将的吴三桂脸色凝重的跪坐在主位上。

他面前,因为带兵有方而被朱伟光本尊任命为辽锦监军提督辽东诸将,却在崇祯十七年明灭后转头投靠了满清的太监高起潜皮笑肉不笑的盯着他,眼神阴郁。

“……不要怪咱家多嘴,吴小爷您现在还有的选吗?就算您现在听了孙承宗的建议降了朱由检,您能保证朱由检日后不会秋后算账?

您可别忘了,朱由检最后死之前对咱们可是怨念颇深的。

如果让他来日坐稳了江山得了势,他身边那些肱股之臣的下场咱家不知道,但咱们这些亡国罪臣肯定是要被扒皮抽筋的。

到时候,能留个全尸恐怕都是妄想,更别提苟活于世了。”

吴三桂脸上闪过一抹挣扎。

朱伟光在酒席上说的那番话他已经知道了,

因为前几天他那闲居京城的爹来信让他别冲动时,专门提到了这件事。

陈新甲与杨嗣昌等人暗地里谋划的事他也知道了。

因为眼前这个死太监就是带着陈新甲的密信来这里劝他起兵的。

所以,他现在很纠结。

是听老爹的话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还是跟着眼前这个死太监放手一搏?

这哪边都不太靠谱呐……

其实在收到吴襄密信之前,他的心思是比较倾向于顺应历史跟满清联手对抗朱由检的。

毕竟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就算现在因为神迹的曝光做不成朋友了,也能做个暂时性的盟友自保。

这一点,通过观看朱伟光在朱元璋位面时的直播而意识到朱伟光偏向大明的皇太极也是赞同的。

所以在朱伟光来之前,皇太极就开始派人频繁拉拢吴三桂,试图与他里应外合一起割裂山海关反制朱由检。

当时的他是比较心动的,毕竟神迹的中的他未来是降了满清,成了满清的王的。

即便最后因为造反被满清灭了族,但降清这一点是无法抹去的事实。

而对于小肚鸡肠的朱由检而言,这一点恐怕无法容忍,即便它发生在未来。

所以面对皇太极的招揽,当时的他没有立即答应,但也没有拒绝,而是好吃好喝的招待了对方的使者。

直至后来孙承宗突然被启用,尤其是吴襄派人从京城捎来孙承宗对朱由检据理力争,朱由检最终决定放他吴家一码,并任用孙承宗为北军大都督总督辽事的密信,他联满抗明的心思才慢慢转变。

毕竟朱由检的千刀万剐只是他对自己未来的主观臆测,会不会有那么一天,刀斧临身前谁也不知道。

可满清的抄家灭族却是经过神迹确认的未来事实,虽然现在形势发生了变化,许多事已经跟未来有了偏差,但谁能保证未来大明覆亡后满清不会给自己来一招历史重演?

所以,如果有的选,他自然不想落个为他人作嫁衣的下场去遗臭万年。

再所以,在得知老督师孙承宗被启用,并准备带着恩旨来这里统御辽东后,他那因为神迹的曝光而渐渐冰冷的心重新活络了起来。

朱由检他不信。

但孙承宗他却很信任。

因为当年李家倒下,朱由校准备以李氏放纵建奴为祸辽东为由对辽东将门大肆清理,以及崇祯二年朱由检因为袁崇焕的失职而准备将他们一起捉去剥皮抽筋时,是孙承宗出面暗中以授业恩师,以及先帝老臣的身份分别从朱由校、朱由检兄弟俩手中保下了他们。

这份情,不仅是他老吴家念着,辽东现在遗留的所有将门子弟,包括老麻家、老祖家、老李家那些人都记着。

甚至现在跑到皇太极手下当了奴才的耿精忠、尚可喜这些老毛家部将都念着。

如果孙承宗真的如密信中那般得到了朱由检的信任,全权统御辽东军务,并对他既往不咎。

那么自己的未来似乎并非一片黑暗,还是有机会出人头地的。

最起码不会落个降臣二将的名声遗臭万年。

只是……

想到当年袁大督师的下场,他对孙承宗的承诺就有些发虚。

说到底孙承宗只是一个大臣,不是皇帝,现在局势危急,朱由检给了他既往不咎的权利。

可如果未来大明朝堂稳固,建奴被灭,朱由检还会不会遵守承诺可就悬了。

如果到时候朱由检真要清算旧账,别人会怎么样他不知道,他只知道当年的袁崇焕死的可是很恓惶的。

所以,他现在很纠结。

是信了老爹的话继续苟着等待命运的审判呢?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