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吾儿奉先在此,尔等安敢放肆?150(2 / 2)

事后,董卓因功被时任并州刺史的‘段颎’推荐入朝,并仗着军武本领一举成为汉桓帝身边的羽林郎。

也就是从这个时候起,这家伙攀附并结识了当时汉桓帝身边的宠宦:中常侍‘袁赦’。

而这个‘袁赦’,不仅是汉末两大豪族之一汝南袁氏中人,还跟当时在袁氏内部顶梁扛旗的‘袁成、袁逢、袁隗’三兄弟是政治同盟。

四人一内三外,把持并稳定着汝南袁氏这个庞然大物在朝堂上的政治利益。

而董卓因为擅于军武,被缺少军事力量支撑的四人看中并吸纳,成了四人手中一把防身立命的刀。

延熹九年,即公元166年,鲜卑人与羌人联合入侵,董卓便在四人里应外合的运作下,以军司马一职随护匈奴中郎将‘张奂’平叛,并于次年大破进犯三辅地带的鲜卑人与羌人,俘虏万余。

事后,董卓因功拜郎中,并先后任‘并州雁门郡广武令、益州蜀郡北部都尉、西域戊己校尉’等职。

虽然后来因为朝中内部的‘宦官之争’与‘党锢之祸’数次被贬被调,但由于一直有袁氏一族在背后撑腰,始终富贵不失。

最终在汉桓帝暴毙,汉灵帝上位,党人第一次党锢完全胜利时,被当时因拥立汉灵帝上位有功而时任司徒的‘袁隗’征为掾吏。

虽然后来因为第二次党锢之祸再次被贬出洛阳,但也并没有一落千丈。

而是以并州刺史、河东郡太守等职徘徊于后世山西境内,一直没有真正远离当时的朝廷中枢。

一直到中平元年,也就是公元184年,政治意义大于实际意义的‘黄巾起义’爆发后,这家伙才在因党锢之祸而‘赋闲’在家的袁隗等人运作下,以‘东中郎将’之职‘接管’冀州事务。

而后,其人按照袁隗等人的指示,放任张角在冀州大肆壮大破坏,最终逼得刘宏不得不跟他背后的袁隗等人妥协。

同年冬,张角‘病死’,声势浩大的黄巾起义虎头蛇尾般的诡异谢幕,凉州却突然发生叛乱,北宫伯玉、李文侯、韩遂、边章等人以‘讨伐宦官’为名进犯三辅。

董卓在袁隗等人的保举运作下,以中郎将之职于次年随‘左车骑将军皇甫嵩’出征西进,并在同年冬大破叛军于右扶风。

事后,朝廷封其为斄乡侯,食邑一千户。

中平六年初,因此人出身三辅边地,与三辅叛军关系莫逆,再加上当时的汉灵帝刘宏已经因为刘协的原因跟当时把持朝政的何氏一族决裂,在西园收拢以袁氏弃子‘袁绍’为首的曹操等人组建西园八校尉。

而他身后的袁隗又恰巧因为袁氏家主之争与袁绍、袁术兄弟反目成仇,被迫投靠了当时汉灵帝的眼中钉大将军何进。

所以,其人在这种错综复杂的政治利害关系下被刘宏猜忌,用‘明升暗降’的方式将他提拔成了并州牧,命其弃武转文,试图废其手中兵权,以此来达到削弱何进、袁隗等人的目的。

结果这货仗着有袁隗与何进撑腰,以‘三辅叛军未净’为由推脱。

虽然最后碍于皇权还是接收了任命,但在袁隗等人的运作下,以‘掌兵十年,将士不愿弃我’为由从西凉带走了五千精锐。

就是这五千人,坏了事。

因为在路过河东郡时,这货因为何进、袁隗提前通风密谋毒杀汉灵帝而停驻不前。

最终同年四月,汉灵帝依计‘暴毙’后,其人在袁隗的暗命与何进的招引下,率军以‘勤王’之名直扑洛阳。

结果行至半途,明面上是他顶头上司的何进又被当时已经投靠何进,在暗地里跟袁隗争权的袁绍说动,命他停驻在了洛阳城外二十里的夕阳亭。

直至中平六年八月,何进在袁隗的暗中通风报信下,被何太后联合张让坑杀在宫中嘉德殿前。

试图通过辅佐何进拿回袁氏大权的袁氏兄弟狗急跳墙,带兵血洗皇宫趁乱自立,结果被袁隗暗中派人将刘辩刘协两兄弟引出宫后。

其人才在袁隗的提前授意下,以‘意外’的方式‘碰巧’出现在了当时落难在宫外的刘辩刘协两兄弟面前。

而后,其人在时任太傅的袁隗安排下,以‘守护宫门不力’挑唆吕布背杀当时时任‘执金吾’的丁原。

并吞大将军何进、车骑将军何苗两人的部曲;与袁绍‘决裂’;拥立刘协,废黜刘辩,鸠杀何太后。

最终一步登天,升任大汉丞相并权倾朝野。

可惜,其主袁隗有名无实,加之当时的大汉已经在之前黄巾之乱的‘改刺为牧’下四分五裂,早已对地方豪族世家失去了控制。

所以,在其权倾朝野的第二年,也就是公元190年,其人就被出逃在外的袁绍等人联手逼得不得不坑杀‘太傅袁隗、太仆袁基’全族西逃活命。

因其人形象被后世小说家罗贯中创立的三国演义误导,导致后世人普遍认为他当初真的以区区五千西凉军控制了人口百余万,甲士十数万的洛阳城。

故而被后世一些喜欢研究历史的人戏称为:一个替人背了两千年黑锅的胖子,幸运的倒霉蛋——董卓。

“吾儿奉先在此,尔等何敢放肆!”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