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陛下,臣回来了!146(1 / 2)

【第三十五位:华夏历史上的首位外交官——博望侯:张骞。】

张骞,西汉汉中郡城固县人,汉景帝刘启时期,汉朝因为七王之乱无暇外顾,导致匈奴乘机向南扩张,一举控制了华夏东北部、北部,以及西部大片地区。

并效中原社会‘建牙设府,开官称王’,以分封诸王的方式在沙漠初步建立了一个稍微统一的奴隶制政权。

它们效仿中原王朝的税赋制,设‘僮仆都尉’向麾下各‘匈奴王’征收赋税,并以西域各小国为剥削对象,在华夏西部、西北部一代构建军事据点,长期对当时建都长安的西汉王朝进行掠夺与袭扰,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汉武帝时期,才在霍去病、卫青两人的降维打击下意外中断。

而鲜为人知的是,在刚开始时,汉武帝实行的其实并不是以一己之力单挑匈奴的策略。

而是效昔年秦昭襄王‘嬴稷’麾下‘范睢’的远交近攻之计,联合匈奴北部与匈奴有世仇的‘大月氏’南北一起夹击匈奴。

因为最开始盘踞在华夏西北部的是大月氏一族,匈奴是后来崛起后,侵夺了人家的地盘鸠占鹊巢的‘外人’。

所以,在这种前提条件下,汉武帝于‘建元二年’派时任郎官的张骞率百余随从西行前往西域,试图联络当时已经西逃多年,在中亚地带扎根的大月氏一起攻打当时势大的匈奴。

结果张骞等人奉命走到河西走廊时,被巡逻的匈奴骑兵发现,被抓到了当时还在西北部作威作福的匈奴王庭。

而后,张骞等人就被当时的匈奴单于‘军臣’给软禁了起来,并且一关就是十年。

一直到元光六年,张骞才找机会从匈奴手中逃出,并一路逃到了当时还不是一片黄沙的西域。

只是去了以后,他才发现大月氏族人在匈奴多年的打压下跑到了咸海附近的妫水地区,早就不在西域了。

无奈,张骞等人只能硬着头皮继续西行,最终经过数年的翻山越岭,硬生生用一双腿走到了大宛,也就是后世乌兹别克斯坦一代,才在当时取名为‘大宛’的大宛国王帮助下,成功与避祸中亚的大月氏联系上。

结果这时的大月氏已经在中亚一代打败大夏,并效仿汉朝建立了自己的国家,人家已经不想回东方吃沙子了。

所以,当张骞向他们提出东归与汉朝联手攻灭匈奴时,人家毫不犹豫的拒绝了他们。

最终,张骞等人在大月氏的地盘逗留数年无果后,于元朔元年无功而返。

而在返程途中,为了避开匈奴,张骞特意改变了行军路线,从塔里木盆地南部的昆仑山绕道莎车、于阗、鄯善,然后从青海的羌人地区归汉。

结果等他费劲巴力走到青海时,才发现当时统御青海的羌人也沦为了匈奴的附庸。

然后不出意外的,他又被匈奴给抓了回去。

不得不说,这家伙是真的倒霉。

好在这次没被关太久,元朔三年初,匈奴内部发生内乱,张骞趁机与当时负责带队引路的匈奴人‘堂邑父’再次逃了出来,并一路逃回了长安。

至此,这场长达十三年的华夏首次外交任务宣告结束。

而当年出发时的百余位外交官,在归来时也只剩下了张骞和堂邑父二人,且衣衫褴褛,骨瘦如柴,没了人形。

不过张骞的外交历程虽然心酸,但他们带给华夏后世的影响却是极其巨大的。

因为自秦始皇北却戎狄铸造长城以来,华夏的国土与中原人的认知就止步在了玉门关,至于玉门关外的西域,一直都被华夏文明视为蛮夷之地而摒弃。

而张骞等人这次的意外出行,不仅让当时的华夏人重新意识到了西域地带的繁华与复杂,也让被长城拒之门外的西域异族们得知了在大陆的东方还有一颗耀眼的太阳在普照大地。

事实也的确如此,张骞回国后不久,西域各国,乃至中亚、西亚、南欧的一些国家也开始陆续遣使东顾,与当时的汉朝接触,并在之后逐渐密切。

此外,张骞本人还在西域各国流浪时了解到了乌孙、奄蔡、安息、条支、身毒,也就是后世‘巴尔喀什湖地带、里海北部、伊朗、伊拉克、印度’等国的一些国情。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