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黄山游学三年,晋“三才道宫”23(1 / 2)

蒋敦文,年轻学者,站于文武阁圣人家庙前,眼神渴求知识,敬仰先贤。他深吸气,虔诚地向孔广胜,守卫旅三阶帅星、儒师及国夫境中阶的宗师,深鞠一躬,每一个细节都流露出对宗师的无尽敬仰。

他的声音在庙宇中回荡,铿锵有力,却又充满了真挚与敬意:“学生敦文,今日得以谒见宗师,实乃三生有幸!我深知宗师您学识渊博,德高望重,今日特来拜见,以表我对您无尽的敬仰之情。”

孔广胜先生听到这番话,脸上露出了和蔼而谦逊的微笑。他微微抬起手,向蒋敦文回礼,语气中充满了对这位年轻学者的赞赏和谦逊:“伯爵大人过誉了!昨日祭祀大典上,您的仁德与义举令人钦佩,您的慷慨与厚意,我深感荣幸。我们同为学者,应当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在庙宇的回音中,蒋敦文与孔广胜先生的对话更显深邃,坚定了他的求学之志。蒋敦文展示六礼束脩,诠释其深层寓意:

徽州芹菜,翠绿如学子的勤奋;

太湖莲子,心苦甘甜,喻教育者之苦心;

黄山红豆,鲜红如红运,预示事业有成;

齐鲁红枣,饱满多汁,望学子早日高中;

岭南桂圆,香甜可口,愿人生如意;

玄兽干瘦肉条,珍贵稀有,表达对宗师的敬意与感激。

赠礼后,蒋敦文踏上了黄山游学的旅程。在长达三个月的游学期间,他深入体验了天湘皇朝民众生活的百态,领悟了“孤阴不长,独阳不生”的人生哲理,以及“阴阳离决,精气乃绝”的深刻内涵。这两句智慧之语,源自《黄帝内经·素问》生气通天论篇,它们揭示了事物生长与发展的本质,强调了阴阳平衡的重要性。

生命的延续,并非仅凭阳气的炽烈燃烧,阴液的滋润同样不可或缺。人体内的阴阳二气,宛如日月盈亏,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共同维系着生命的和谐与平衡。一旦阴阳失衡,疾病便会趁虚而入,甚至威胁到生命的存续。在这个过程中,体内的精气也会随着阴阳的失衡而逐渐消散。

精气,作为文人武者学气真气的核心源泉,其充盈的程度直接映射出人体的健康与活力。当阴阳二气相互和谐,共舞于身体之中,精气便如泉水般汩汩涌出,人体亦随之展现出无尽的生机与活力;然而,一旦阴阳失衡,就如天翻地覆,精气随之耗竭,人体也将陷入疾病的阴霾之中。

蒋敦文,在黄山脚下驻足之时,凭借着游历四方所积累的深厚学识,他的心灵之舟终于跨越了重重困境,抵达了“两仪道宫”的新境界。这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境界提升,更是他内心世界的升华和觉醒。

他迅速命令书童敦冬细致筹备登山的所需之物,同时恳请向导为他详细描绘通往山顶的蜿蜒小径。眼前的壮丽景致令他叹为观止,连绵不绝的山峦如波涛汹涌,云雾在其间缠绵,如同一幅精妙绝伦的水墨长卷,使他恍若踏入了一个充满奇幻的仙境。他被大自然的浩瀚与深邃所深深吸引,心中纷乱嘈杂的思绪在这一刻化为宁静与平和,使他得以全心投入,感受这大自然的壮丽与神秘。

蒋敦文心知,他所踏足之处,既是修真者心中的理想圣地,又是智慧与机遇交织的辉煌殿堂。

黄山,这座被尊称为“天下第一奇山”的巍峨之地,不仅以其雄浑壮丽的自然景观震撼人心,更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让人心驰神往。自古以来,无数的文人骚客曾在此流连忘返,他们的笔墨间,无不流淌着对这片土地的深深眷恋。蒋敦文亦不例外,他怀着一颗对黄山无比向往的心,踏上了这片神奇的土地。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