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七三章 边佳兰铝土矿173(1 / 2)

北婆罗洲,拉瑙镇。

拉瑙镇位于北婆罗洲首府杰赛尔顿(亚庇)以东108公里,拉瑙和亚庇之间有一条曲折的山区简易公路相连,这条公路一直往东可以抵达北婆罗洲原首府山打根。在日本人占领的3年多时间里,日本人强迫本地劳工和英国人俘虏,将这条公路进行了全面的修缮,在路面铺了一层细米石,可以跑汽车。

拉瑙镇不大,镇上只有100余户800多人口,基本都是杜顺族。日本人占领期间,日军在拉瑙修建了一座集中营,1944年山打根死亡行军的终点就位于拉瑙镇。

从去年12月中旬,黄延义从北婆罗洲特宁总督手里买下拉瑙镇以北地区的探矿权之后,一支由300多名德国工人、30名保安队员组成的队伍便浩浩荡荡抵达了拉瑙。这些人抵达拉瑙以后,并没有急于钻进北部山区丛林去探矿,而是按照实邦加开发区主任邰云纵的安排,先把日本人曾经修建的集中营进行了改造。

占地70多亩的集中营被德国工人们改造成了一个可以容纳2000人的居住区,蓄水池、厕所等生活设施一应俱全,还单独修建了一所小学校舍。

弓小七率领的保安队,则雇佣当地杜顺人,将日本人遗留下来的简易军用机场进行了重新修整。

这一系列的修缮、整理过程,持续了将近一个月的时间,人们对这里的气候、人居环境有了重新认识。

拉瑙镇海拔有1100多米,在雨季时,这里夜晚的气温只有13—4℃,需要盖上毛毯才能入眠。用保安队长弓小七的话说,这里他吗的比普兰高原毛律山的顶峰还冷。

德国人倒是非常适应这里的气候,这样的气温与德国初秋时的气温大致相当,德国人呆在这里有了回到家乡的感觉。但是对于从砂劳越过来的保安队员们就不一样了,这个气温比建康所在的普兰高原最冷的时候还低4—5℃,保安队员们从没有经历过如此的低温,一不留神就容易患上感冒。

拉瑙周围的植被情况也与沿海地区有很大的不同,热带雨林、热带山林、亚热带常绿乔木、灌木等等,在这里都可以看得到。当地杜顺人种植的蔬菜种类多样,卷心菜,葱,番茄,胡萝卜,花椰菜都有,还有华人喜爱的辣椒。其实,后世这里是沙巴州主要的蔬菜基地。

在居住的房屋和机场都修建完成后,德国工人和当地的雇工又开始修建通往北部山区的公路。

这条8公里长的山区公路足足修建了一个月,一直到2月中旬,探矿队才开始正式的探矿。

按照黄延义绘制的探矿路线图,这条8公里长的山区公路已经抵达了后世的马穆特铜矿,公路修到这里时,细心的德国探矿工程师已经发现了不少深蓝色的辉铜矿石。

到了3月中旬,德国工程师们才圈定出整个铜矿区,并大致估算出了铜矿储量。

这是一座浅藏露天铜矿,表层只有1—3米厚的覆土,部分矿脉已经直接裸露在地表,划定整个矿区不是难事。谨慎的德国工程师们花了1个月的时间,确定了这里的铜矿石种类、含铜量,以及金银复合含量,初步估算出这里的铜矿储量为45万吨左右,按照目前的采矿水平,大致能开采30年以上。真实历史上,马来西亚和日本在70年代开始合资开采这座铜矿,利用日本人先进的开采、冶炼技术,一共在这里开采了24年,最后留下了一个直径1200米、深500米的大坑。

保安队长弓小七盯着德国工程师达鲁递过来的一张铜矿坑眼图纸,问道,“你是说,这座铜矿之前有人曾经勘探过?”

“是的,我们探矿队打的3个矿眼,与之前留下来的矿眼基本重合,如果只出现一个这种矿眼,我们可以怀疑这是一种自然现象,这里恰好有一个细长的矿洞,可是总共出现了3个重合的探矿眼,这绝不是自然现象,只有一种解释,那就是这里之前有人进行过探矿活动。”

“那会是什么人呢?”

“这个我们就不能确定了,之前统治这里的先后有北婆罗洲特许公司和日本,英国人和日本人都有可能。”

“肯定不是英国人,如果英国人知道这里有一座铜矿,他们还会把这里的探矿权卖给我们?”

“嗯,那就只能是日本人了,可是,他们为什么没有开采呢?”

“呵呵,从1944年4月开始,盟军就开始轰炸北婆罗洲,日本人那个时候正应接不暇,哪里还有闲心来开采这个铜矿,不过我好奇的是,我们的老板是怎么知道这里有座铜矿的?难道是日本人把消息卖给我们了?”弓小七百思不得其解。

“我们要给实邦加总部汇报矿眼的事吗?”

“当然要汇报,这是一个重要的消息,说明日本人知道这里有座铜矿,哈哈,幸好我们捷足先登了。”

达鲁听不懂弓小七说的捷足先登是什么意思,只是应和着点了点头。

民都鲁,第七区政府会议室。

黄延义、严仁均、郑惟炎、林文栋等人正在进行一场闲聊式工作坐谈。

这时,吕登科进门把实邦加开发区发过来的一份电报呈送给黄延义,黄延义接过电报快速看完后,递给了严仁均等人,并叹了一口气。

黄延义对日本人在拉瑙探过矿,丝毫不怀疑,日本人在二战前的几十年内,把中国大陆和东南亚地区的资源分布,都摸得非常清楚,而且日本探矿队伍非常能吃苦,探矿技术也非常高明,可以媲美中国的盗墓高手。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