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四八章 石油许可协议148(1 / 2)

8月7日上午,黄延义的专机搭载着康德拉·楚泽一家三口,还有他们的行李,主要是楚泽的一些书稿,直飞瑞士的苏黎世。

黄延义之所以没有带着楚泽一家人飞往巴黎,主要是怕法国人接下来会查出什么来,万一把楚泽一家人给扣留下,那黄延义就亏大了。

黄延义出了一笔钱作为保证金,为楚泽一家办了为期一个月的瑞士旅游签证,才得以将楚泽一家暂时安顿在苏黎世。

就在抵达苏黎世的当天下午,黄延义联系巴黎办事处的玛丽·达尔塞,得知法国政府已经通过了关于黄延义递交的石油开采利益分配方案。

或许是因为黄延义给出的石油利益分配条件令法国政府非常满意,又或许是因为法国政府此时格外缺钱,需要以黄延义的这种模式引进一批石油公司,卖出一些勘探许可,总之,这次法国临时政府的办事效率奇高,只用了3天多时间便通过一项海外省石油许可。

当黄延义随行的通讯员与英国驻德占领军司令部联系上后,占领军司令部也传来了好消息,黄延义提出的“劳务输出”计划于今天上午得到了盟军控制委员会和英国政府的批准。

对黄延义来说,这可真是双喜临门。

此时盟国占领军正在拆除德国的工业设备,占领军打算削减掉德国3/4的工业能力,一心想把德国变成以农业生产为主的“田园国家”。盟军要等到今年冬天,德国因为饥饿和寒冷死了一大批人之后,才发现要把德国变成一个农业国是一个非常不现实的想法。盟军控制委员会的卢西乌斯曾经说过,德国耕地出产的粮食,只够5000万左右人口的温饱,要把德国变成一个农业国,除非往外移民2500万,或者再消灭2500万德国人,显然这两点盟国都做不到。到明年,盟军控制委员会又开始有计划地恢复德国的工业生产能力,当然,这其中也有和苏联争斗的原因。

黄延义提出“劳务输出”,可以说是刚好遇上了好时机,此时正处于盟军控制委员会要将德国变成农业国的时候。

再看法国临时政府眼下的情况,也同样非常艰难,法国临时政府上个月还派人和美国商量137亿美元的战后贷款,这可是比英国政府向美国提出的战后贷款额度还要高出几倍,因为此时的法国除了要恢复本土经济,还要考虑到在法属印度支那的战争费用。

可以说是德、法两国目前的困境,让黄延义的两项计划都得以顺利通过,如果在明年这个时候来提交“劳务输出”和“中非石油开采”计划,很可能这两项计划都会无疾而终。

8月9日,巴黎。

法国临时政府海外省办公大楼第一会议室,法国部长会议副**莫里斯·多列士,海外省部长马吕斯·穆特,出席了今天海外省中非地区石油许可协议的前置商谈,以及之后的签字仪式。

黄延义站在会议室内墙上悬挂的巨幅中非地图前,目光在加蓬、刚果、喀麦隆等地游走,旁边一位秘书向黄延义用英文介绍着,哪些地区法国石油公司已经进入并获得了勘探权。

后世内陆的乍得、中非共和国等地区肯定不在黄延义的考虑之内,没多少石油储量,交通还非常麻烦。赤道几内亚也不行,赤道几内亚此时还是西班牙的殖民地。

后世的喀麦隆和刚果(布)社会不太稳定,在60—70年代经常发生军事政变,也被黄延义给排除了,唯一令黄延义满意的就是后世的加蓬共和国,加蓬共和国政局一直都比较稳定,而且人口非常稀少,比砂劳越还稀少一倍。

“加蓬区土地面积大约为27万平方公里,目前总人口约51万,芳族是最大的黑人民族,不过加蓬的利伯维尔以及让蒂尔港附近的石油开采许可,在战前就已经被法国石油公司获得,1934年,法国石油公司在奥祖里的实验井曾经打出过石油,不过预测储量尚不足以商业开采,目前法国石油公司正在扩大勘测范围。”秘书用一根细长木棍指着加蓬沿海,介绍道。

黄延义的笔记本电脑里存着世界各国油田分布、以及开采历史的详细资料,这些资料后世在网上都能找到,是公开资料,黄延义出发来欧洲之前已经大致记住了加蓬的石油分布以及开采历史。

加蓬的石油总储量在4亿吨以上,加蓬的海上石油储量比陆地上更为丰富,而且加蓬50公里内近海海域的海水都非常浅,平均海水深度在160英尺(合49米左右),油藏平均埋深在600米左右,海上开采成本很低。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