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篇第1卷第1章 军营中的大家闺秀381(1 / 2)

下篇第1卷第1章军营中的大家闺秀

话说金陵、镇江、杨州、苏洲、杭州一带,水温泥润,盛产鱼米,舟楫便利,是中华自古富庶之地,人文荟萃,物华天宝,百姓生活安康,儒风盛行。

有好山好水,生活富裕,学风昌盛,定会有才子佳人出产。

所以,当地女子姿态柔美,文雅多艺,性格温婉,有“美婵娟”之誉。

家住镇江的杨效颜先生,镇江古城中的世代传袭的书香门第,他学风轩朗,民族责任感强烈,是一位正直、进步的爱国知识分子,算得上那个时代的“喷青”。

在大革命时期他就成了镇江最早的国民党员,“四·一二”**政变后,杨效颜对国民党反动派倒行逆施的行径非常失望,毅然脱离国民党组织,潜心于教育,先后生育了6个子女,。

杨家姐弟自幼就受到父亲杨效颜的学识、人品熏陶,家学渊源,具有强烈的爱国情怀。

长女杨雪萍尤其出色,她承袭了江南女子的聪慧柔美,身材上又兼具白方女子的白晢欣长,性格上的豪爽大气,诗、书、琴、画,样样皆通,俨然东方超级大美女的资质。

雪萍小时在镇江城内薛家巷小学读书,聪慧灵婉。14岁时考入邻近的扬州中学,当她读到第三个学年时,“九一八”和“八一二”事变先后发生,全国各地掀起了抗日救亡的热潮。扬州的青年学生被国民党第十九路军,在上海浴血奋战的事迹所鼓舞,纷纷走上街头****,号召人民大众起来抗日。

小姑娘杨雪萍积极参加**,还加入了学生纠察队,带头宣传抗日,积极参加查禁日货、处罚奸商的抗日活动。

杨州中学毕业后,她顺利考进苏州女子师范学校。

顺利完成学业后,雪萍回镇江,先后在达仁小学和高桥北小学当老师。

教课外,和镇江一些爱好文艺的青年组织了一个读书会,共同阅读进步文艺刊物,传播进步思想。

在这期间,她跟上海地下党组织取得了联系,开始从事革命工作。受姐姐杨雪萍的直接影响下,妹妹杨青年也投入到抗日救亡的洪流中。

姐妹俩与一群爱国青年排演了《张家店》、《咆哮的河北》等宣传短剧,为了让更多的人看到演出,杨雪萍走到街头、下到农村进行公演,引起了国民党当局的注意。

1937年初夏,两姐妹被捕,在父亲杨效颜、镇江商会会长陆小波以及**地下组织的营救下,杨雪萍姐妹和一同被捕的学生获救出狱。

抗战全面爆发后,全国各地抗日怒潮汹涌澎湃。镇江地下党鼓励出狱后的雪萍到西北根据地去参加革命。

只有**才能救中国!杨雪萍没有太多的考虑,扔下教鞭,给家里留下了一幅自画的山水画,上面题注表明自己理想的小诗,怀着抗日救国的愿望,踏上了投奔革命圣地西北根据地的崎岖行程。

1937年初冬,来自西伯利亚的雪风吹拂华夏大地时,21岁的杨州姑娘杨雪萍历经夏天、秋天两个季节的奔波,踏破关山阻碍、国民党的重重封锁,到了西安北方抗日军办事处。

在这里,她和集合在此的一群同样向往西北根据地的青年,听从了办事处的劝告,辗转来到山西临汾正在招兵买马的北方抗日军,参加了学兵队。

汾河畔的刘村,风硬沙暴,冰霜满地,银装素廛,与软温繁丽的镇江,恍若另一个世界。

但这里是抗战初期,由中国工农红军改编而成的北方抗日军驻地,在这个民族精英聚集的地方,革命的朝气,热血青年的激情,融化着天气的寒冷,被誉为“小西北根据地”。

有人对美国在短短的两百年间,能跃居世界头号超级大国不解,不服。其实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它优秀的人口素质。在中世纪尚未有蒸汽机的时代,能够冒险坐着木船,行驶变幻莫测的几**海路,克服败血病等船上疫病、冲破海盗、土人的阻截,登上美州新大陆,并能生存下来,其身体基因的强大,无不是百里挑一的。

抗战初期,能从“赤匪”青面獠牙、共产共妻的官方宣传中,辨别出真相,不顾生命安全来到北方,本就是民族中的精英,更何况是青春活力四射的妙龄女学生。

反观当时的中国,大多数女子还在廛脚、童婚、夫权等数道精神绳索捆绑中。部分家境富裕,有些文化的女子,因为没有接触到先进的思想,因为没有开明的“杨效颜”这样的父辈,还住在封闭的秀楼上,叹古惜今,保护着自己的贞操,等着父母接受媒婆的蛊惑,把自己婚配给一个不认识的男子。

这样优秀的女学兵,自然会成为刘村冬日里盛开的鲜花。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