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七章 (1 / 2)

  建元帝这两日的状况还算稳定,除却仍旧嗜睡以外,白日里清醒的时候,头疾发作的频率也越发少了。

  他理所当然认为是个好迹象。

  只是复早朝时日不长,也不知是不是上天有意瞅准了他好转的时机,又生了新事端令人多烦扰。

  漠北十三州竟然震真敢不安分,在边界集结整顿兵力,压至边界愈来愈近,挑衅搬弄以致使北疆人心惶惶,频频来报中央以请派兵增援,以保边疆万无一失。

  连着贺兰雍也马不停蹄自北疆赶回上京,请旨降虎符。

  私心而言,他并不想开战,也不肯信漠北竟一毁昔日之约越界欲袭。但眼下保边疆民安要紧,先后有臣民将领请奏在前,他作为一国之君,自当不可无所作为。

  但论增援,若一旦动乱加甚,北疆将士必得在瞬间对突袭作出反应且与之对抗。其位置之关键,必由熟悉北疆地域地势之军前去为最适,仔细想来,东西南北中五军之内,唯有卫渊麾下的三万精兵有此本领。

  他是当年参战北狄唯一生还的大胤将领,也是在任军职之中唯一对北域了若指掌之人,做派增援,他是最佳的人选。

  但这只是其中之一的理由。

  昨日晚间谢凌弋匆匆进宫面圣,言道漠北动乱一事不过传入皇城数日有余,如今却得消息,东宫以太子妃身体抱恙为由传卫渊入东宫,名义为“探亲”。

  时候赶得太巧,不管太子妃身子是否真如这帖上所言不适抱恙,都难免令人起疑。尤其是此等节点上,谢凌弋有意给了这不算举足轻重之事明确的指向,便是掐中建元帝疑心深重的一点——

  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

  卫渊此人,绝不能出现在东宫,更不能出现在谢今朝的身后左右。

  坐于上首的建元帝揉了揉眉心,从思虑之中端然回过神,透过珠帘看向跪在自己足下神色慎重的卫渊,沉声道:

  “如今正值边疆动乱之时,朕此时召卿家前来,便是问问卿家的意思。”

  言毕,他抬了抬手示意道:“你与朕之间虽而为君臣,但终归有太子与卫氏的姻亲在,称得朕一句亲家,倒不必如此拘谨,快快请起罢。”

  卫渊复才起身躬身行礼道:“臣谢过陛下恩典。”

  只是有一层珠帘遮挡,左右看不清面容,卫渊斟酌反复,到底开不了口。

  他自然知晓自己这一等将军的职衔定被盯了许久,也知晓这些年的暂避风头多少让卫氏多留了许多时辰,如今北疆有动乱,扪心自问,他仍是不愿领兵出征的。

  到了这般年纪,身上所背负的担子太重,早就没了当年一心报国的少年志气。自私与胆怯代替了轻狂自傲,他已没了重来的胆量,再踏回到那片避之不及的土地上。

  “卫爱卿对朕方才所言,可有何感想啊。”建元帝凝视着立于阶下板正的身影,再度道:“朕私心想,北疆之地现如今除却贺兰将军,便唯爱卿你最为了解,也自当是爱卿领兵增援最为合适。”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