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八章:各个位面的改变(下)98(2 / 2)

他认为只靠四书五经,会让文人们走进死胡同。

朝廷考试的考题也越来越奇怪,对于取材不利。

他决定增加一些科目,大臣们对此当然不愿意。

毕竟他们的子孙都在苦读四书五经,你突然增加新科目,必然会分走一部分录取名额,这会影响他们子孙考中的概率。

最后在康熙做出新增加科目录取名额,属于额外增加,这些大臣们才不再反对。

甚至他们转而支持,毕竟多增加科目,也增加了考中的概率。

比如一些刑法之类,比读四书五经容易多了。

再说乾隆朝,虽然比康熙朝早了五个月看到光幕。

可是乾隆朝的变化,比康熙朝大的多。

经过雍正的整肃,议政王大臣会议名存实亡,权利全都集中到了乾隆手中。

乾隆经过了先宽松、后收紧的政策,打压了不少官员。

再加上灭掉了准噶尔,让他的威望进一步提升。

满汉通婚政策推行的十分顺利,毕竟他所在的时代比康熙晚了七十多年。

经过了七十多年,满汉矛盾缓解了不少。

以蒸汽机为动力的纺织工厂,建成了三个,都被他卖给了山西的皇商。

那些皇商原本以为皇帝是在坑他们,可看到真的有利可图,一个个开心的不行。

另外原本要废除的福建、浙江、江苏三个海关,全都保留了下来,还增加了山东、直隶、东北三个海关,相当于是全面放开了对外贸易。

康熙朝的海贸政策,也是他和皇爷爷商议的结果,自然也用到了这个时代。

对于船主、船员严格管控自不必说,税收制度的改良,三个月也见到了成效,全国每个月比之前多收海关税四十余万两。

另外针对国内人多地少的矛盾,乾隆也下令开放柳条边,鼓励百姓到东北、西北、台湾、海南开垦荒地。

乾隆规定愿意开荒的人,到达这些地方之后,种子、农具、屋价及口粮,都由官府贷给!

如果种的是无主熟地,当年升科,借贷官府的东西分五年还清,如果是新开垦土地五年后升科,再分五年还清。

所谓升科就是需要缴纳赋税,相当于新开垦的土地,五年免税。

这一政策极大刺激了没有土地的人,比如陕西、山西,一直都是人口稠密的地区。

明末虽然人口锐减,可经过一百多年的休养生息,土地也远远难以人口的繁衍,他们会选择前往西北。

山东、河南等地的百姓,会选择前往东北。

福建、浙江,本就是山地多,耕地少,他们自然愿意前往台湾或者海南。

台湾可耕地面积有近千万亩,此时人口还不到百万,再迁移一百多万到两百万人也不是问题。

新疆耕地面积更多,至于说人口,少的可怜,可能还不如台湾。

毕竟准噶尔从一个国家名,已经变成了地名。

东北人口比这三个地方多了一些,可耕地面积也更大。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