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代号十九春795(1 / 2)

“豫北爆发大规模瘟疫,生灵涂炭,军民损失惨重。。。。。死亡人口初步统计已达千人,患病人口上万。。。。。”

“河南众多道路被军警封锁,来往人员均受严格检查,各乡村之间的人口流动也被严格限制。河南**、山西**均进行了有效措施防范疫病的进一步扩大。委员长做出重要批示,全力以赴救助疫区。”

首先在西安和洛阳的报纸上披露了疫病的情况,一些照片也触目惊心,迅速引起了国内外记者们的注意。社会各界人士均表达了各种关切之情,一时间无数电报充斥了河南**办公厅的案头。

很快重庆《**日报》也获准刊发关于灾情的报道,卫生署向盟军方面请求援助大量的药品进行人道主义救援,当然盟军迅速通过了决议,从印度和美国等地紧急空运药品来援助中国的救灾工作。

就算最近的印度物资抵达洛阳也需要近一天时间,目前灾区最主要的还是进行自救。如果没有康咏筠的重视和领导,恐怕以当时人们的意识与条件没有任何一个战区能对灾情进行控制。源源不断的军车给黄河北岸几个县送去大量石灰,碍于民国时期条件就连漂白粉都很难补充,医疗上只有酒精和少许进口消毒剂用于病区隔离消毒。很多村子弥漫着石灰粉,远远看去很像一层薄雾。

很多村子哭声震天,经常是上午掩埋亲人,下午掩埋者也患病,甚至返回途中就有人不支而倒下。同村里面已经有几户人少的家庭死绝,村村戴孝,巷陌闻哀声,白色恐怖在笼罩在豫北,无论是商贩还是日军都不敢再涉足。

年前被鬼子毒气害惨的集团军痛定思痛从盟军那里要来三千套全身性防化服,此刻正好派上用场。一批经过特殊训练过后的士兵不久进驻各村落,所做的工作便是杀灭病原、处理尸体。这批从头到脚被白色防护服包裹,带着防毒面具和胶皮手套、胶靴的防化兵临时转行做起防疫工作。

入土为安是中国老百姓根深蒂固的传统,面对直接的军令和那身看着更渗人的防疫兵,绝大多数老百姓选择了服从,即使个别死硬分子也屈服在了枪口下。患病而死的人员用过的衣服要焚毁,尸体更要及时处理,无论是刚死还未入殓的尸体还是已经下葬的都集中到坟场火化,只是进行单个火化而不是集中处理,给了老百姓最后的尊重。身背喷火器的防疫兵眼神从悲怆到麻木,如不是老兵都快精神失控。

各方记者也只敢集中到洛阳,等候战区司令部政治部门发出的公开报道,或者游走于36、37集团军司令部外请求参访。

日军其实更关注疫区的情况,“防疫给水班”急于知道效果,更是派出了侦查人员。

司令部既然知道是日军所为,敌我交界处防范也更为严密,不仅增加了战斗机巡逻次数,更杜绝了村镇间一切来往,让日军便衣极难渗透,反而在进入后方暴露了身份被国军抓捕或者击毙。于是给冈村宁次的报告也更多来源于报纸。

“看来我军的“十九春”作战取得了极为理想的效果,不过真正的目标是支那军,而不是老百姓,没有了老百姓,皇军占领之后也不过是片空地,本土需要的粮食和矿产如何获得。”冈村宁次放下报告缓缓道。

“司令官,“十九春”作战本身难以控制,除了等待实现目的,其他我们无能为力。只要取得效果,也便是作战成功,司令官应该高兴才是。支那人是杀不光的,这片人死掉了还可以从其他地方迁移。”回到北平的西村英二只管结果。

“司令官,平汉路南段部队基本集结到位,开封地区部队完成了作战准备,这次我们将南遣的战车旅团主要配属给该地区,可以一举击溃汤恩伯部。哪怕集中力量将战线推到洛阳,我们打垮支那两至三个集团军后仅剩康咏筠便不足为虑。中支那的第11军已经明确回电,将由信阳向确山方向采取攻势,第13军也会在后期在阜阳发起会战牵制敌军。在三面合围之下支那第一战区必然被我军分割,从而打通南北交通,实现司令官的战略规划。”参谋长大城户三治更关心后期的河南作战,提醒着冈村宁次不要混淆主次。

“关东军27师团还有多长时间能运动到位,“十九春”作战是极为重要的一环,以微小代价牵制了中支那最精锐的部队,给我们争取了时间。这要感谢西村君才对。”

“司令官过奖了,为大东亚圣战服务也是下官的本职工作。”西村英二低首道。

“27师团已经在青岛登陆,两天之内便可在黄河左岸完成部署。”大城户三治对答如流,显然做了充分的工作。

“很好,命令12军要注意隐蔽意图,攻击时让敌人措手不及。另外你们也应该看看报纸,了解支那染病区域范围,高兴的同时我可不希望自己的官兵出现健康问题。”冈村宁次从案头文件里抽出一份《**日报》。

报纸上的数字有些夸大,这一向是记者的习惯,但作为事件的始作俑者西村英二还认为这一数字重庆政府给予隐瞒。他当然不相信疫区逐步建立起了严格的防控制度,不然人口是流动的黄河南岸也不能幸免。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