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三章93(2 / 2)

白色降落伞缓缓落在沙滩上,下面坠着一个长约两米的金属圆筒,不知里面装着什么。李浩洋判断应该是空投的补给,立刻带着亚伦跑过去,割断降落伞,打开圆筒盖子,伸手掏出里面的东西,果然他们急需的弹药、食物和急救药品,另外还有一部小型军用电台。

李浩洋见东西较多,自己和亚伦无法带走,便重新将补给塞进圆筒内,抬到椰林中。四人快速补充各自所需的弹药,每人两个基数,多余的弹药装回金属圆筒,两挺日式轻机枪和夺取的电台也一同塞入,准备藏在雨林中备用。食物够他们吃三天的,节省一点可以坚持五六天,足以等到援兵到达了。

四人分配完补给品,迅速离开椰林,抬着金属圆筒顺原路返回,觅地隐藏。接下来的几个小时,日军一直未出现,不知是无力搜捕,还是另有计划。李浩洋等人再度返回山峦顶端,打开美式军用电台和摩根中校联系,报告当前的情况。

李浩洋先前操控日军电台有些不适应,收发电报的时间较慢,如今使用熟悉的电台,速度快了倍之。摩根中校的回电较长,告诉他们侦察机已经确定海岛的位置,一个连的突击营士兵正乘坐潜艇赶来,预计晚上十点能够到达,命令李浩洋选择好登陆地点,准备接应。

援兵由摩根中校亲自带队,上岸后马上展开营救战俘的行动,所以必须提前侦察好日军的基地的情况,不能出任何闪失。李浩洋随即销毁电报,召集大家通报摩根中校来电内容,但没说援兵达到时间,不是不信任马奇等三人,而是防止被日军捉住审讯,知道的人越少越好。

侦察日军基地的情况不难,关键是选择援兵登陆地点,可供选择的地方有两个,一个是南部海滩,一个是北边码头,都互有利弊,不好决定。按住常理选择,南部海滩最合适,地势开阔,位置偏僻,十分理想。但此处已暴露,成了日军盯防的重点,而且离日军基地较远,不便于快速展开救俘行动。

北边码头虽然交通便利,可却是日军获得补给的唯一通道,24小时有人巡逻把守,想要接近十分困难。潜艇不能过于靠近海岛,摩根中校率领的援兵肯定是乘坐橡皮艇登陆,一旦在宽阔的海面上被日军发现,几乎就成了活靶子,无处藏身。

李浩洋想来想去无法决断,最后打算趁时间还早,不如去海岛东西两侧侦察一下,或许能找到更合适的登陆地点。他本想四个人分成两组,各自侦察一个方向,但很快就打消了这个念头,觉得还是待在一起比较安全,再也经受不起人员损失了。

四人随后沿着山峦先向西侧行进,一小时后遇到的沼泽地,不用再往前侦察了,果断返回,掉头向东。越往东走,雨林越茂密,根本看不到尽头,不久便迷失在绿色的海洋中。看来日军选择在海岛北侧建立码头有原因,不单是因为此处伸入大海,东西两侧地形复杂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李浩洋他们又坚持向东走了两个小时,感觉应该到达海岸线了,可始终看不到东面的大海,甚至连海浪声也听不到,不能再继续了。援兵如果从海岛东侧登陆,光是穿越这一片丛林就足够消耗完体力,何谈营救战俘,看来只能是选择南北两侧登陆了,但到底选择哪一方呢?

李浩洋下令停止向东侦察,就地休息半个小时,同时和三人商量选择哪一处登陆点比较合适。亚伦和星期六建议选择南边,理由是地形开阔,便于援兵快速上岸,就算有日军拦阻,也可以利用火力优势实施突破。

马奇选择北面,态度十分坚决,认为援兵从北面登陆,可沿着简易公路直扑日军基地,不必再穿越丛林,消耗体力,浪费时间。他喜欢速战速决,万一被日军发现也没关系,凭突击营的战斗力,一个连能消灭日军一个大队,如果他们有这么多兵力的话。

李浩洋倾向于马奇的选择,但在下决定前,必须实地侦察一番,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营救战俘只有一次机会,如不成功,日军肯定会屠杀战俘,不会让盟军借此来宣传日军的残忍,而且还会毁尸灭迹。

从这一刻起,那些战俘的命运便掌握在李浩洋手中,如果判断失误,他今后别想心安。他承受的心理压力很大,不由得又想起昨夜见到的那个战俘,拥有一张和自己同样的亚洲面孔,心里隐约感觉是中国人,但不敢肯定。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