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章 省城一游(3)111(1 / 2)

邓序瓯知道国言的本事,见国言如是说,也不矫情,直接从包里拿出了支票本,在上面写下了5和6个零,然后签字小心的撕下来,递给国言。

五百万?没那么多,小数点后面不是还有俩零吗?就五万块。

“我承诺,如果今后这东西行情看涨,涨出来的差额,你我一人一半。”邓序瓯说完了还不放心,干脆又拿过宾馆提供的信笺纸,在上面划拉了几笔,然后郑重的把文泉清拽过来,“来来,小文,你做个见证人。”

好家伙,这邓序瓯太精明了,他太知道国言在古玩鉴定上的价值了。

这几年,国言其实也偶尔去帮邓序瓯鉴定一些难度比较大的东西,基本上都是白干,最后吃顿饭,喝上两口葡萄酒。只要经过国言鉴定的玩意,那就是板上钉钉了,国言不玩虚的,行就是行,不行就直接说看不好。

正因为邓序瓯掌握了国言这秉性,几年下来,光是省下来的鉴定费就已经有十好几万了。今天国言叫他来,精通人情世故的邓序瓯很快就明白了国言的意思,其实就是想把那个烟灰缸转手,那四个带盖的小碗,国言铁定是不出手了。所以,邓序瓯还是给了国言五万块。

那四个小碗,邓序瓯当时没有想明白,可后来回到家里,才感觉自己与好宝贝失之交臂了。原来,他回到家里一查书,才发现,带盖的大碗和汤盆啥的不稀奇,从古代就有这样的规制,可是在只有手掌心大小的碗上也配置碗盖的却是难得一见,甚至连书上都没有记载,更别提是见过了。

在古代,小碗上带盖的那是茶杯,纯粹的饭碗上带盖的,只有超过四寸以上的饭碗,尤其是在北方,吃席的时候,往往会因为来的人多,一个个的端不好看,可在后厨盛饭时有先后,后面还没盛完,前面的饭就凉了,所以要加个碗盖保温,可那也是口径比较大的碗。不到三寸的小碗还要加盖,大多数人都会以为是茶杯了。可是茶杯的规制是下面必须配一个小碟子,而饭碗是不配的。

有人说,成化年间的斗彩鸡缸杯是酒具,这个说法其实是不准确的。作为皇室,成化皇帝不大可能用那么大的酒杯喝酒,一是不雅,二是喝不了。成化鸡缸杯是指其外面画着鸡的图案,而在那个年代,类似的杯碗是很多的。

为什么说那不大可能是酒杯呢?因为太大了,鸡缸杯的容积超过了二两,如果是在宋代,喝的是糯米酒,或许还可以,毕竟糯米酒的酒精含量不高。可是在明代成化年间,烧酒在明代已经流行了百年以上了,也正是从明代开始,酒具就开始小型化了,所以,鸡缸杯最大可能就是饭碗。

第二天,国言去银行兑现了邓序瓯给的支票,然后就开始在图书馆、书店去逛了,国言看到不少新教材,也不吝啬,反正现在手上有俩钱了,一口气买了不少,最后都送到大牛的运输公司去了,让大牛安排车顺道带回去。

那些司机听说是国校长的东西,好家伙,全都小心翼翼的包好,第一时间往回拉,国言还没到家呢,那些新教材就送到学校了。

国言不在县里的这几天,县里可是热闹了。

这次,参加高考的高中生,考中一本的超过了三成,而考中二本的高达四成,剩下的几乎一杆子全被市里的几家大专学校给搂走了。

如果这样的结果在十年后,那压根就算不得什么,可现在是九十年代的头几年啊,房龄县中出了这样的奇迹,让周围几个兄弟县眼红的眼红,羡慕的羡慕。就连市教育局都不得不服气啊。

于是,这就出幺蛾子了。首先,一些市里干部给戢蓬骅打来电话,询问,可不可以让自己的孩子到房龄来上学。市里有人带头,这其他县里的人也就有样学样,这些天来,国言不在,章惠新忙得昏头,去吃那些考中的学生喜庆宴席倒在其次,接待那些来疏通关系的各层领导可不容易,章惠新此时“恨死”国言了,他认为国言是“有预谋,有算计”的避开了。

戢辉也被围堵了,他面临的人更多,级别更高,不过他想得开,既然想来寄读,那花差花差的东西自然少不了,不管是哪个渠道来的,县中的教学楼是不是可以翻新了?寄宿生宿舍是不是也要加盖?要不,来的寄读生那么多,总不能让学生没地方去上课吧?

在省城,国言又待了几天,准备回县里了,临走头天晚上,一个个的打电话,向谭局长告别,向邓教授告别,向其他的熟人告别。

别的都好说,说点客套话,许下未必兑现的承诺,算是把礼节走到了。唯独邓序瓯那边不行了,邓序瓯听说国言还在省城,都晚上九点多了,还是坐车赶了过来,一见面就递给国言一捆钱。

“这,这是几个意思啊?”国言还真没想到邓教授一见面就给钱。

“那个烟缸,我拿出去到北边晃了晃,人家那边就出价20万,我没出手,我知道这东西肯定有来头,虽然不还不确定,但心里也有了算计,这是溢出来的差价七万五,咱们现在两清了。”邓序瓯像是放下一件心事般的送了口气。

国言眨巴着眼睛,想想就把钱收下了。

“我说,你那套小碗就不可以松松口啊?我打听了,那套小碗的价格是烟缸的五倍。乖乖!真是邪乎啊!”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