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章 梃击案真相168(2 / 2)

万历十八年,王喜姐还刊刻了《观世音感应灵课》并亲自题记,祈祷宫闱清吉,国泰民安。

天下的人感怀于皇后的贤德,都称赞她为“女中尧舜”。

后世明史中对她的评价是:性端谨,以慈孝着称。

几乎大部分的书籍和名人对她的评价都很高。

但在《酌中志》中却是有着不一样的记载:

中宫孝瑞王娘娘,其管家婆老宫人及小宫人多罹捶楚,死者不下百余人,其近侍内官亦多墩锁降谪。

由此可见王喜姐这个人不可能是史书中记载的良善之人。

而相比于其它史书中的千篇一律的褒扬,这条记载则更为真实和通人性,符合王皇后真实的人生履历。

其实仔细想一想王皇后的经历便能发现其中的端倪。

万历皇帝想立福王为太子的心思人尽皆知,最简单的办法,莫过于废后,让郑贵妃入主正宫。

这样福王成了嫡子,立为太子便名正言顺。

王皇后在万历九年生下一个女儿朱轩媖,也是在这一年,郑贵妃进宫,此后多年,再无所出。

能在这样的情况下这么多年稳坐正宫宝座,让万历皇帝无法动她分毫,没点手腕岂是能行?

总结王皇后稳定地位的办法只有三招。

第一招,讨得孝定皇太后欢心,拥有一张护身符。

第二招,收卖人心,广结善缘,给自己打造好名声,得到群臣和百姓的同情与拥护。

第三招,忍字头上一把刀,忍尽一切屈辱,不给皇帝添堵。

这三招说来简单,但是要做到何其困难。

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第一招,孝定皇太后是皇后最大的依仗。

也是唯一能真正压制住万历皇帝不敢动废后之心的王牌。

可是万历四十二年,孝定皇太后故去,王皇后失去了最大的依仗。

很多人都只看到梃击案是太子和郑贵妃的较量,但是实际上王皇后早就跟太子的地位绑在了一起。

只要福王上位,郑贵妃被立为皇后就顺理成章。

所以保太子就是保自己,这件事王皇后比谁都要看得更清楚。

如果她只是个没有城府的普通女人,那么就只有坐以待毙一途。

但是能在郑贵妃的强大压力下把后位稳坐三十多年的她如何愿意坐以待毙,所以一年以后的梃击案便顺理成章。

有能力又有动机,为了稳固自己的地位而发起的一场离间计。

所以这才是梃击案的真相,真正的幕后黑手实则是王皇后。

而这也解释得通,为什么庞保和刘成会相信张差有能力刺杀太子,但实际上张差会干出这么荒唐的事情。

因为他一开始的目的就不是冲着刺杀太子而去。

而且类似的事情王皇后应该不只干过一次。

万历二十九年,皇帝病重,晕眩许久醒来发现枕着王皇后的手,皇后面有哀容,泪痕仍然湿润。

而与之相对的,此时的郑贵妃,却在谋划指挥着什么。

经此事之后万历皇帝有一段时间迁怒过郑贵妃。

只是不久万历皇帝病愈,又与之和好如初。

这一记录看似很平常的一件事,但仔细分析就会发现其中的问题。

万历皇帝不傻,而且是个非常小心眼的人。

如果事后郑贵妃没有合适的理由解释这一切,那么万历皇帝不可能会那么轻易的回心转意。

而这里面王皇后的行为看似正常,但实则却是非常的不通情理……。

</p>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