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郎中传消息,世子收书生(2 / 2)

“嗯,广业八年……”

“哎,刘师傅,这之后不是连着发了一道诏书吗,是不是提到了凉州都督?”

“郡王说的是这事啊,不错,是越王殿下领的凉州都督及雍州牧。”

“哦,好了好了,辛苦,你去吧。”

长安城,通化坊。

一处摆在酒楼旁的字摊,悬挂着一杆招牌:代写书信,一个书生端坐在桌后,木桌上摆放着几本书,正午时分,摊前无有一人,烈日当空也难掩其生意冷清,倒是将砚中的墨汁晒得所剩无几,书生却不在意,拿着一把蒲扇悠闲自得。

不远处,陈国光父子走来。

陈父抱怨道:“这正午时分,不快些回府,跑这里干什么。”

陈正道说道:“嗨,好不容易出来一趟,迟些回去又无妨,又无事可做。”

“越王府在哪儿?”

“在崇仁坊。”

“哦,离咱家也近,明日过去看看吧。”

“好,明日便过去。”

“这日头怎么这么晒……”

二人路过字摊,陈正道被书生所吸引,陈国光话说到一半被儿子打断,将其拉扯到街边驻足观察。

“你认识?”

“路过青云驿的时候见过他。”

“这一天天的见得人多了,有什么大惊小怪的。”

“这人不太一样。”

“你怎么知道不一样?”

“直觉。”

“哦,那你凭你的直觉,你老子我现在热不热?”

“父亲,不要说笑,你在这稍等片刻,我去去就来。”

陈正道径直走向字摊,陈国光很是无奈,堂堂一个郡王蹲在墙根处躲太阳。

陈正道正要上前搭话,恰在此时,一老妇人走了过来,排在了前头,陈正道便站立一旁。

“先生呢,这里有一封信,你帮我读一读,再者,你帮我写一封回信。”

“哦,老人家,是谁给你写的。”

“额,是我儿子。”

“好,我帮你看看……”

陈正道站在一旁仔细的观察着,心中不禁赞叹,待将老妇人送走,书生注意到了陈正道,问道:“客官是有什么事情吗?”

陈正道笑道:“你还认识我吗?”

书生打量一番,摇了摇头,说道:“还望赎罪,在下实在想不起来。”

“那日在青云驿外,问路的三人。”

“哦!原来是您呢,小可眼拙,恕罪!恕罪!”

“小兄弟看着是个读书人,刚才一旁见你书法乃至文章均是一流,怎么到这街上摆起摊子来了。”

“兄长不知,小弟刚到京师,有些事情还未办妥。”

“哦,我这里倒是有个营生,不知小兄弟能否入眼。”

书生略显防备,笑着说道:“不敢麻烦兄长,小弟这字摊干着也行。”

陈正道看出了书生的防备,说道:“兄弟放心,我这是正经的营生,看与你有缘想介绍与你,但凭你自行决定。”说着拿起一旁的毛笔信纸,写了一段话,交给了书生,说道:“若有需要,到崇义坊河东郡王府,将这个纸条交于管事的即可。”

书生打量仔细打量一番陈正道,说道:“您是?”

“你我二人若是有缘,自会得知我是谁,若是无缘,那我们便随缘而去。小兄弟,告辞了。”

书生望着陈正道远去的身影,又看了看手中的信纸,思虑万分……

崇义坊,河东郡王府。

陈国光已是酣然入睡,梦游而去,陈正道却是精神不减,于堂中静坐。

“世子,门外有人将这个交个了我,上面有您的署名。”

陈正道拿过信纸一瞧,说道:“叫他进来。”

书生在管家的带领下进入王府,也是头一遭进王府,不由得四处张望,万分好奇。

陈正道已在院内等候,管家说道:“这位是郡王世子。”

书生“扑通”一声跪倒在地,说道:“草民有眼无珠,不认得世子,冒犯之处还请恕罪。”

陈正道一把扶起书生,说道:“你能来找我,便是我二人有缘,今后不必多礼。”

进的堂内,二人落座,陈正道问道:“还未请教,兄弟尊姓大名。”

书生起身说道:“小可姓冯名汉广,剑南道益州人士。”

“快坐,快坐,不必拘谨。从益州赶来京师,路程可不近呢。”

“小可不是从益州而来的,去年为父守孝结束,家中已无亲人,便出来四处闲逛,有个举人的身份,便不时地住个驿站。”

“哦,原来是这样。”

“小可有个族叔在京城,便想着来投靠他,也能借机参加科举,不想到了京师,原来的住址已是人去楼空,这偌大的京城找个人实属不易,想着先安顿下来,慢慢找。那个字摊便是一旁酒楼掌柜的看我是个举人,便好心借我一张桌子在门口摆个摊子,先维持营生,未曾想今日遇到了您。”

“一人在外,实属不易,你将你叔父的姓名原住址交于我,我派人帮你找。”

冯汉广激动万分,起身便向陈正道行礼:“小可拜谢世子。”

“好了好了,我说过不必拘谨。”

“世子之恩难以报答,若有用得着小可的地方,小可定当竭尽所能。”

陈正道笑道:“我府中并不是你要待得地方。明日我带你去一个地方。”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