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孤独症(1 / 2)

从整个宇宙的视角看这个星系,能想到的词只有孤苦和死寂。

空洞的宇宙空间中悬浮着一个孤零零的星系,这让星系中央的恒星像是神明游戏后遗落在角落的那颗玻璃珠,孤零零的悬浮在空旷的宇宙中,仿佛被整个宇宙所孤立,又像犯了什么弥天大错一样被流放到最冷寂的宇宙空洞中。

这颗孤独的恒星只有了了四个行星围绕着它转动。

仿佛是为了弥补这份孤寂,在这离恒星由远及近的第二颗行星上,奇迹般地诞生了生命。又经历数万年的演变,终于诞生了智慧的种族。当这些类似猿猴的生物他们第一次抬头仰望星空时,就被倒映在浑浊眼球里的漫天星辰所震慑。

随着日升月落,春去冬来,这颗星球上的智慧生物不再满足于树上甜腻的果子,它们从枝桠上攀援而下,为了追逐热量更高的蛋白质和脂肪,将尖锐的牙齿咬在了其他动物的脖子上。

充足的蛋白质和热量奢侈的供给给他们看起来没什么用的大脑,于是如毛十万年茹毛饮血的生物圈发生了不一样的变化:当它们拾起其他动物的骸骨向同类攻击时,他们学会了使用工具;当天火点燃树木,那跳动的炽热点燃了智慧的火种。

斗转星移之间,这些小瘦猴子从刀耕火种进化到了飞机火车,当科技发展到一定程度后,他们自然而然将目光投向了星辰大海。

然后他们发现,星辰是星辰,大海是大海。

星辰除了本星系的掰着手指都能数清楚的几个天体外,就是离他们遥远到不可想象的其他星系;而大海代表的是从他们母星到达那些星系的距离。

经过天文测算,离他们最近的星系也足足有上百万光年的距离,如果科技不出现重大突破的话,可能耗光本星系的所有质量也无法到达那个物质丰富的宇宙伊甸园。

就像天文学家说的那样:“出生在这个星球的他们就像被关起来的囚徒,这间囚室没有铁窗厚墙将他们束缚,取而代之的是让人绝望的距离。”

无数科学家都无法解释为什么他们的星球这么特殊,这不符合当前所有提出的关于宇宙诞生的假说。

于是这颗星球上的人从小就被教育,他们在宇宙中是孤独的。

天文学家成了星球上最孤单的群体,他们终其一生都在孤寂的母星上看着宇宙中其他地方是如何的生机勃勃。

好在这些概念离每个个体还太遥远,这颗诞生了生命的星球内部足够热闹。

每个人努力想要好好过完自己的一生。

这个星球上有一片由大大小小岛屿勾连着的海域,在其中一个名为南明的岛屿国家中,出生了一个不太正常的孩子。

司川从小就表现出与众不同的性格,即使在“七岁八岁惹人嫌”的年纪,情绪也稳定得不像一个孩子。

刚上小学的司川上课时乖乖坐在位置上走神,下课后趴在花坛处看着蚂蚁、蚯蚓或者校园里出没的猫咪,很少表现出想和他人交流的意愿。

所幸在考试和教学活动中没有表现出智力缺陷,学校的老师也就没有过多干预,只是在家长会的时候会和司川的父母叮嘱几句。

司川的父母迟钝的感受到孩子的不同,从小就比其他小朋友安静,出门在外从未哭闹过。在读幼儿园的时候还被老师告过刁状,当着所有家长的面说这司川这孩子是个精神病。

从来都是待人温婉的司川妈妈当场要求对方道歉,肥胖的幼师看着司川母亲一副端庄贤淑的样子,反而变本加厉。

那是司川母亲庄晓梦第一次像泼妇一样和人打架,事后被人提起,庄晓梦脸上除了羞赫并无后悔之色。

随着司川的长大,开始穿着面口袋一样的校服读书后,他的与众不同开始慢慢显现。

首先是学习能力,刚上小学就在极快的时间内认识了很多字,低年级的时候几乎将爷爷收藏的各类书籍读完。

只要有空闲时间就是在看书,尤其是历史书,司川父母也经常耐心的和司川沟通,小司川只是默不作声,主打一个虚心接受,死不悔改。

司川的父母原本对这现象不是很担心,毕竟喜欢读书怎么都不算恶嗜。直到后来,一个自称什么东西都略懂的邻居在了解后说道:孩子有沟通障碍(不喜欢和人说话),学习能力强(快速认字)且伴随刻板行为(看书),他怀疑小司川患有孤独症。

这让司川父母紧张了起来,连忙带着小司川四处寻医看病。

去了很多医院的心理卫生科,医生看着检查结果都说孩子的症状不符合孤独症的临床表现,只是一个不爱说话,喜欢看书的聪明孩子,不需要太过担心。还宽慰司川的父母,要包容孩子的个性,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不能强求孩子成为父母喜欢的某种性格。

在司川父母本以为可以放下心来,之后发生的一件事情,又将司川父母的心悬了起来。

在一次组团出国旅游时,一家三口住的房间遭遇入室盗窃,小司川指着前方空荡荡的床说:“就是这个人偷的“。

母亲庄晓梦问道:“宝贝,你在说什么?什么人?这里哪儿有人?”

司川指着床上的一处压痕说道:“爸爸妈妈你们看不到么?”

…………

司川一家的主要经济来源是其父母开的一间小面馆,在司川上小学后,面馆刚刚扩建,生意越做越好。

在被医院告知孩子没有问题,放下心的夫妻俩为了让孩子不要小小年纪就只知道看书,熬坏了眼睛,就在学校放暑假的时候,带着孩子组团出国玩。

南明在地理位置上位于大秦帝国东南方,和一众海岛国家点缀着这片海域。

在大秦帝国及其之前的中原王朝历史中,南明诸国的形象一直是一群反复无常的小人。他们会在在大秦帝国强势时俯首称臣,寻求庇护;在大秦国力衰败时则会扯旗自立,甚至反咬一口。

后来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下,世界格局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大秦帝国在占尽科技发展的先发优势下不但没有对外扩张,反而在国内改革时陷入内乱。

西方势力趁这个时机曾派兵对大秦疆域进行过几次试探,但伸过来的爪子都被大秦人用极短的时间剁掉。

每当外地入侵,大秦割据一方的各路诸侯都会空前团结。会根据入侵地点判断决定由哪方势力去击退外地,在这个过程中,其他势力绝对不会趁人之危,甚至会主动后撤,为同胞提供战略纵深。

发展到后来,很多在内战中快被消灭的诸侯势力如果地处边疆,甚至会主动挑起边衅,只求得到一个喘息的机会。

于是出现了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帝国内乱,各路诸侯人脑袋快打成狗脑袋了,但外部势力愣是没人敢掺和,甚至路过看一眼都会被揍一顿,过分点的就是屠城:蚯蚓竖着切,鸡蛋摇散黄。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