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权倾朝野(1 / 2)

  元长渊不像其他君王问关于治国之策的问题,他打破常规,问:“你觉得子珩为人如何?”

  孟晚毕恭毕敬地回道:“先生德高仁厚,心系天下,是我等的榜样。”

  元长渊走了下去,在他们三人身边踱步:“你们的榜样难道不是江淮民吗?”

  江淮民可是天下文人的表率,在那堆文人里,江淮民的声望远超于房青玄,主要因为房青玄不爱跟文人结交,就爱与底层老百姓来往,加之房青玄还太年轻官职又不高,所以那群文人就算心里认可房青玄的文采,嘴上还是要批判两句。

  孟晚说:“二人皆有可取之处,但孟某以为先生更值得敬佩。”

  元长渊点了点头。

  旁边立着的袁佐袁佑一头雾水,不懂皇上为什么要在殿试的时候,聊这种私事。

  实际上这就是所谓的品德考核,孟晚并不知道自己已经过了这一项考核。

  接着元长渊又问了袁佐袁佑这对兄弟几个问题。

  袁佐袁佑都答得不错。

  元长渊让小旺财呈上纸笔,随即在纸上写下了状元郎的名字,榜眼、探花依次写上,排名就跟会试一样。

  状元孟晚,榜眼袁佐,探花袁佑,他的子珩早就给他排好了。

  殿试结束后,新法即将颁布。

  元长渊召集朝廷重臣,在政事堂商量了两天两夜,都还是没能把新法的内容确认下来,到了第三天,房青玄被召来一起议事。

  前两日怎么商量都觉得不妥,房青玄一来,大家都茅塞顿开了。

  房青玄提了十条。

  一是解决“冗官”的问题,可以裁撤一部分无用的官吏,因为现在的官僚体系过于庞大且臃肿,执行起来低效又无能,在职的官吏比前朝多了十倍不止,不仅造成办事低效的问题,还给财政造成了负担。

  二是可以向民间发放“官税”,也就是贷款给百姓,在粮食还没成熟之前,给没有余粮的百姓贷些粮食,等到秋收的时候,再从百姓手中把粮食收回来,可以解决民间因青黄不接造成的动荡。

  三是解决“漕运”,各地因运输不便,粮食运转不开,有些地方缺粮,而有些地方粮食多得生虫,想要解决这一问题就得修更多的官道,道路四通八达,粮食也就能运到各地去。

  ………

  房青玄提的每一条都很可靠,若是真按照他说的执行下去,财政和民生必将好转,江元走向繁荣昌盛,指日可待。

  可问题就在于,不好执行,江元太大了,有七个州,八十二府,三百多个县,一层层执行下去很困难。

  房青玄的提议则是一步步来,先解决“冗官”的问题,让整个体系能灵活运转,再执行下一步。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