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又有收获!(1 / 2)

“老鲍,你真有勇气!不怕掉链子啊。FG产品,不可控因素太多了。罗雅贝西敢不敢这么做,都难说。”孙瑞芬有点儿揶揄的意味。

“我对这款产品是有自信的!”鲍老师十分平静地回答着,从包里面拿出两份产品彩页。

“这么小?”孙瑞芬显得十分惊讶。

“对,差不多一台桌面饮水机那么大。”

“老鲍,那么多模块放在这么小的机器里,故障率能控制住吗?我有点儿担心。”

“这款设备没有液路!故障率最高的部分省掉了,剩下的都好解决。”

“没有液路?你怎么做到的?不用洗啊?”孙瑞芬仍然显得很吃惊,林清在旁边听着,也意识到这可能又是一个先进的技术平台,于是集中精神,大脑开始飞快地运转和记忆着。

“SL公司的技术,后来被西门子雪藏了。我在去YM京研之前,在美克公司待过三年,攻克了这项技术。”

说着,鲍老师的脸上也开始流露出一丝的自豪。“从微球上做文章,平时都是互斥的,保持一定的距离,有反应时会形成双抗体夹心复合物,微球的距离就近了,再用激光激发,又能得到信号了。”

“那游离抗体和微球不会有干扰吗?”

“基本不会,微球的距离达不到要求,产生不了光信号。”

“那是太巧妙了。不用洗,这对于免疫产品,确实太有用了。”孙瑞芬啧啧称奇,似乎不准备吝啬赞美的言语。

“对,好处多多。”

“第一,仪器结构简单了,没什么故障。”

“第二,不用底物,定标的方式也可以改变,成本低。”

“第三,结果很准确,重复性很稳定,跟大型设备没什么差别。”

“第四,体积变小了,操作也简单,胸痛中心就可以用了。”

“第五,设备成本低,维护成本也低,好入院”

鲍老师对自己产品的优点如数家珍,就像家长在外面夸赞自己的孩子一样。

“做急诊位了吗?”孙瑞芬追问到。

“还没有,做急诊位会让仪器结构变得更复杂。这台设备有12个试剂位,第一个结果12分钟左右做出来,全部12个结果不到18分钟也就完成了。真要是急诊位有要求,多摆上两台设备就完全满足了。”

“也是,不做检验科主力机型的话,通量也足够了。老鲍你有做大型FG设备的打算么?”

“有是有,不过目前还没启动,先把这个小设备做好了,在POCT市场也就我们忙活一阵儿了。”

孙瑞芬仔细看了看产品彩页,认真看了下检测原理,然后又看了下试剂菜单:“这些试剂都拿证了?项目还挺全的。”

“常见的项目都下证了,加星号的还没下来,陆续在报证。胸痛中心、心内科和呼吸科基本上是满足的。”

“这产品挺好,销售怎么做?打包出去还是自己建团队做?”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