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1 / 2)

茫茫的大山之中,落叶将无数的大山铺的金黄,即使是绿意盎然的森林,到了秋天,也不免有一丝悲伤。翻过这座山,就是一座小镇了,我感觉到很熟悉,我便从山上望下,看到了孩童在嬉戏,看到了挑着柴回家一路上有说有笑的人们,看到了街边借着夕阳的余光正在织布的女子,看到了人间烟火,走了这么久,好像终于有了希望。从年少起,我便一直在流浪,一直在追逐人生的意义,它好像一直就在前方,我就不停的追赶着,但怎么也追不上它,如今它还是在前方,而我再也不能追逐了。

就在这一刻,我再也没有了力气,也许是很久没有吃东西的缘故,我倒在了地上,听老一辈的人说,人在死的时候,这辈子经历的事就会很快的在眼前流过,不知不觉间,回想起了我的一生。

我祖上是余县边上小镇的一户人家,家里世世代代都是农民,日子过得不错,一年倒也能换几身衣裳,一个月还可以吃上几回肉,因为没有战乱的缘故,倒算得上安居乐业,日子一天过得比一天好,慢慢的经过日积月累,即使赶上大灾之年,家里也有余粮过日。在我出生的几年,不幸的赶上了动乱,朝廷年年募兵,赋税也重了许多,好在有祖上十多代人的积累,勉强能够应对。

我家里一直想出一个读书人,祖祖辈辈都知道,干农活是没有出息的,要读书人才能有出息,可惜的是我家没有这个传,对读书考取功名一事,比开荒还难。

到我爷爷这一代,我家已经逐渐富裕了,曾祖父就逼着我爷爷读书,送他去私塾,给他请教书先生,当然,我爷爷并不是那块料,曾祖父实在是没有办法了,也只好让爷爷去种田。

当然了,这种思想自然也落到了我爷爷身上,我爹也是这么度过的,到了我这一代自然也是这样了。

我对读书还算有些天赋吧,认识的字不少,懂得道理也不少,这可把我爹和我爷爷高兴的,说我家要出个状元了。我家自然是没这个传,我觉得是我娘给我家带来了祖祖辈辈期盼的这个种,我娘曾经是落魄大户的千金,很聪明的一个人,琴棋书画,四书五经,样样精通。本来我爹娶不到这么好的人,外祖父因为家道中落,流落在此,在我爷爷的接济下,便在这里安生了下来,就因为这样,我爹才讨到了我娘。

虽然我没有我娘一样聪明,但也不至于像我爹一样,听说我娘嫁过来之后,一家子都特别喜欢,因为我娘会写字,会弹琴,在我爷爷和我爹的眼里,就像个宝贝疙瘩一样,即使我们世世代代都是农民,但也没有让我娘下地干过活,最多就是做做饭,织织布。

有了我之后,我娘就更加讨人喜欢了,不只是我们这一家的人,整个镇上的人都很喜欢她,不管是做人做事,说话都很讨人喜欢,都说我爹能讨我娘做媳妇儿,是我爹八辈子修来的福分,长得又好看,端庄,知礼,反正是怎么好怎么来吧。

好像我家都是一脉单传,我爷爷我爹,至于在往上的,我就不知道了。在这个小镇中,我家算是颇有威望,不仅仅是因为我家有一些钱,但是我爷爷和我爹都会为人处世,镇上的人大多数都佩服。

在我出生那年,处于南方常年没有下雪的余县,下了一场特别大的雪。特别是我们镇里,更是垫起了很深,都说大雪兆丰年,未来的一年必定是丰收的一年,我爷爷给我取名叫雪见,因为他是冒着大雪来见我的,我爹自然不同意,认为大雪兆丰年,我就叫丰年好了,据说两父子为了我的名字吵的不可开交。

最后两人竟让我娘评评理,问我娘哪个名字好听?我娘觉得都好听,于是我就有了这两个名字,当然,真正的大名也不是这两个,而是我娘给我取的,“思行。”

不得不说,我娘始终出生在大户人家,还是比较有学问,所以取的名字很好听,也很有意思。听说我娘也为了我的名字纠结过,到底是思行好,还是方行好,思行,思而后行。方行就更好理解了,行必有方,有了目标就去做,只是行方有点拗口,所以就倒转了过来。最后我的名字还是叫做了思行。姓秦,名思行,字丰年,小名雪见。一家人都觉得这些名字挺好的,好像有了读书人的模样,所以从小就对我期望很高,我有一个读书人的名字,自然要做一个读书人,这就是他们的心思。

也许是名字取对了的原因,读书读得进去,因为有娘的教导,从小就会写字了,许多不明白的书,娘总是能给我解释的一清二楚,许多时候呢,还拉着我去登高望远,体会所谓书中的意境,就这样,穿着小长衫的我越来越像一个读书人。

虽然在我出生的那几年战乱频发,但好在没有波及到这里,我家处在偏远的山区,虽然战火没有弥漫到这里来,只是赋税越来越重,征兵越来越勤,当然,当时的我并没有意识到这一切。

真正让我有印象的是在我七岁的时候,听说朝廷来了许多兵,来征调这余县的粮草,当时可谓是怨声载道,许多人家最后的一份口粮都被抢走了,无数的撕心裂肺的惨叫,好像还在耳边回响。

我们没有住在城里,我们仍然被波及到了,也有兵来到镇上征粮,与其说是征粮,不如说是来抢的,好在我们早早知道了县里的惨案,家家户户都把粮食藏了起来,只留下了很少一部分,装作一副可怜的模样,跪在地上祈求着军爷不要把仅存的粮食拿走,当然这是不现实的,他们可不会管我们的死活。

镇里村里的还好一点,听说县里还有人起了冲突,当兵的还杀了人,当时我就在想,“他们不是朝廷的人吗?怎么能干出这样的事?”之后的赋税越征越多,甚至把十年后的赋税都给征去了,这大概就是书里所说的寅吃卯粮吧。

虽然住在偏远地区的我们,对比处在战略要地的百姓们,我们享受了片刻的安宁,但战火总会烧到这里来,哪怕没有直接到这里,最后这里也好不到哪里去。

因为我家是一脉单传,又给当官的塞了些好处,每次来我家,最多是多征一些粮食,我爷爷和我爹倒也留了下来,没有上战场上去。

就在那年的冬天,听说战场的形势越来越严重了,听说是我们的国家被入侵,异国的军队很强大,我们的国家摇摇欲坠,随时都要倒塌一样。

那一月征兵的如期而至,是个老兵,来了许多回了,很沧桑的一张脸庞,脸上还有几处刀伤,走路一瘸一拐的,但腰板挺得很直。

这次不比往常了,听这位老兵说,朝廷快不行了,将士们拼死的征战,想要给这个摇摇欲坠的帝国续上一口命,所以今年征兵越来越频繁,打仗就需要人,没有人还怎么打仗?因为来了许多次,一来二去熟了起来,我爷爷不再像以前那么对这位老兵毕恭毕敬,看这位老兵的眼神也很特别,倒像是一位老友一般。

爷爷与这位老兵小酌了几杯,听那个老兵说,在北境,十一二岁的孩子都上战场了,爷爷难以置信,质问老兵,“他们只是一群孩子,他们能做什么?”而老兵的回答,我现在都还记得,记得清清楚楚。

“他们是军户的孩子。”

其实现在想想,生在这种年代,就有这种责任,无法逃避。一些刚出生的人,破城之后,就被异军屠杀了。他们有什么错?错就错在生在了这个时代。这个时代赋予他们的责任,不会在意他们能不能承受得起,只管放在他们的身上。这种命运总让人无奈,却不得不接受。

爷爷仰天长啸,随后就跟着老兵去了。用爷爷的话说:“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我去可能没什么用,但一定要去,不去不行,人活着一辈子是为了什么?就为了国,为了家,我是家里的顶梁柱,千千万万个家就是国的顶梁柱,如果还像以前那么贪生怕死,缩在这些角落里,那么就会国破家亡,很多的人已经顶上去了,有年龄比我大的,有年龄和我一样大的,有年龄比我小的……”他说了许多,每一个字都在我耳边回响,人活着的意义是什么?为了国,为了家,这就是人生的意义吗?大概就是这样吧。

我爷爷没念过几年书,听进去的道理就更没几个了,但至少知道何为国何为家,他用很生动的形象以及自己的生命给我上了一课,告诉了我一种人生的意义。就在他离开不久后,以前对读书消极怠慢的我,逐渐开始认真。娘给我说,有了学问,有了足够的学问,就能治理国家,让国家变得更好,一个国家,就是要靠许多人才去支撑的,这让我下定决心,一定要好好的读书,报效国家。

没有过多久,我们便接到了爷爷战死的消息,一家人哭成了一片,虽然所有人都知道,这一去,多半是凶多吉少,但也始终保留着一丝侥幸心理,万一他就活下来了呢?万一他就在某时某刻牵着一匹老马归乡了呢?也只是我们的幻想罢了。

这场葬礼办的很风光,漫天的纸钱如同雪花一样洒落,在炎热的夏天,一条大道被染成了白色,各种灵幡高高举起,送葬的人有许多,许多人都不禁感慨,“都一把年纪了,已经到了享福的时候,还是去了……”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