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2 / 2)

  工作日游客并不多,到人很少的一条小巷时,宋双榕停下了,转过身看着李聿,春日的阳光从树叶的间隙中落下来,映得他的眼睛很亮。

  宋双榕叫李聿的名字,并不严肃地质问他:“你怎么不来牵我的手?”

  李聿一愣,掠过地上的树影,走向他,说:“我以为你不想。”

  “怎么可能。”宋双榕还是笑,主动拉过李聿的手,像幼儿园列队的小朋友那样,握得端庄,走出几步,又一前一后地晃起来。

  孩童时期,李聿因为身高和寡言,总是单独排在队尾的那一个,没有人与他并肩,但他想,宋双榕小的时候,应该是最受欢迎的小孩,谁都想和他搭档,因为他总是握得很用力,和他牵手的人,一定不会走丢。

  他们走到公园深处的一条河边,宋双榕说走累了,要求停下休息,于是两人席地而坐,草坪半绿半黄,春季回暖,河面的冰几乎全部融化了,水流声清脆延绵。

  宋双榕捡了一条长草,低着头,不知道在编什么,他编好后,握在掌心里,指向面前的河流,突然问李聿:“我考考你,一条河的源头到出口之间的实际长度和直接距离之比是多少?”

  这是李聿小学时期就知道的常识,但看着宋双榕睁大的眼睛,他没有回答,反问:“多少?”

  宋双榕马上报出:“约等于3.14,接近数π的值。”

  “我看了一点你的数学书,”他洋洋得意地告诉李聿,又做出幸灾乐祸的口吻,“你怎么连这个都不记得了,小心被数学学院开除。”

  宋双榕生动的模样,让李聿连日来的科研压力得到舒缓,也尝试着和他开玩笑,“我被开除,你考进去吗?”

  “那倒不用,”宋双榕当即拒绝了,又承认道:“我其实也没有看很多,就睡着了。”

  “还看了什么?”李聿问他。

  宋双榕想了想,向李聿解释,是爱因斯坦首先提出了河流形成环形路径的因素,但更具体的原因,他说不清了,只总结道:“最后得出的平均值,就是3.14,啊,和他的生日一样。”

  李聿“嗯”一声,表示认同。

  “我还有一个发现,”宋双榕又神秘地说,“你和爱因斯坦是同一天生日,都是今天。”

  李聿坐直了一些,转过头看着他,没有说话。

  “怎么能连生日也忘记了啊。”宋双榕再次不怎么严肃地批评李聿,又送上祝福。

  他张开手掌,向李聿展示用草编就的、看不出是鱼的鱼,跑到河边,把它放进水中,说“祝你拥有更广阔的海洋”,然后让它乘浪飘远了。

  两年后,宋双榕哭的时候,李聿就像又一次地站在了那条河边,水汽扑面而来。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