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2 / 2)

最后,经过升华,归纳和总结。得到了另一个结论:有钱人就是不好,他们昧良心挣的钱,所以他们的孩子得到报应,看看一个个都是街溜子,这不都是一个个败家子,钱多又怎样,后人不争气,那不白白的忙活一场。

只有自己通过劳动,劳有所得才是理所当然,而这个劳动却不局限在“土地”上;也体现在努力学习上,因为这个时候,大学毕业是包分配的,考上大学那就摆脱了普通人的身份,所谓劳有所得,就该如此。

至于那些做生意的,老妈表面上有些嗤之以鼻,可是心里却很是佩服和羡慕,至少别人不缺钱,家里的人过的很好。

说这些话语的时候,老妈总是带着浓浓的虐气和嫉妒;也表达了对老爸大学生身份的肯定,和一种近乎盲目的崇拜。

学习也是如此,从来不分析,不了解,不多想,为什么别人家孩子成绩好;只是觉得自己家成绩不好就是不够努力;甚至于懒得到学校去问问;当然可能也问不出什么,这个时候的老师常说的一句话就是:这个孩子很聪明,就是不努力;对于事物的判断就是简单的对错好坏,简单而笨拙。

母亲不知道的是,这样的教育,对这个时候的王楠影响很大,放大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

让王楠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也觉得老妈说得对,很多人都是坏人,害得王楠怀疑周围的一切,不喜欢和任何人分享什么,读了四年半的小学也没有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朋友,直到读完高中都是如此,最后到了大学逐渐才有些改观。

好多年,与人相处,自己也不会多想,永远不会体会别人的情感和认知;判断事物,完全靠自己的喜好——就是我觉得,我想,我认为……;对于比自己成绩好的同学,自己的态度就是一定要赶上他们,没有赶上,那就是自己不够努力,马上陷入了自我怀疑和自我否定,心乱如麻;甚至连生活也失去了光彩,觉得一切很是无趣。

甚至王楠还把这样的情感习惯带入了学习中,后果更可怕,因为不论什么知识都是人写的,不了解人文知识,如何深入的学习,怎么好理解出题者的意思和考察的规律。学习的时候,如果思维不能站在一个客观的角度,即使很聪明,也容易出现偏科的情况。

因为父母异口同声常说的一句话就是:书读不好,家里没有多少土地,看你以后能做什么;似乎没有考上大学,那就是天塌了,地裂了,没有比这还恐怖的事情。

王楠摇摇头,想的多了;还好现在的自己应该不会犯这些的错误;倒不是抱怨老妈的无知,那个时代没有文化的人多的去了,只是感叹老妈的教育理念有些偏执,就如同这午后的阳光,界限分明,也没有去想,这就是房屋遮住了阳光而已,所谓一叶障目便是如此。

完全没有第三条路可走,就连几年后父母做起了生意,家里的条件改善了不少的时候也是如此。读书才是王楠两兄弟的第一要务,读书才是出路,读书才能出人头地;对于不好好读书的孩子,多呼吸了一口空气似乎都是一种错误,不可原谅。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