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状元徐阶137(1 / 2)

题目一公布,考生们都愣住了,有些觉得这题太简单了,格物致知可是朱熹的核心学说,他们能通过会试,哪个不是把《朱子集注》背的滚瓜烂熟?这题放到殿试上考岂不是小看他们?

还有些读书读得比较多的立刻就紧张了,他们当然知道朱熹是怎么解释格物致知的,以朱熹的论断来写文章确实简单,不假思索就能洋洋洒洒写上一大篇。

然而如今名义上的内阁次辅、实际上的首辅王守仁对格物致知则是另有论断,他的说法和朱熹截然不同,那这篇文章到底该照谁的想法写?

通常来讲应该用朱熹的说法写,毕竟自从大明第一次举办科举,到现在一百多年间,大家都是这么答的,如今也这样答题,肯定不会出岔子。

可如今王守仁就在朝堂上,他虽然没担任考官,但谁又敢保证那些考官不会有其他想法?而且陛下出这个题目是什么意思?难道想和当年神宗用王安石的新学来取士一样,用王学来代替理学?

要是这样的话,用朱熹的理论来写这篇文章恐怕就拿不到好名次了!殿试倒是不会黜落,可三甲进士哪能和一甲进士相比?如果因为猜错皇帝的想法,而从一甲跌到三甲,那就太可惜了。

有人就打算动笔用王学里对格物致知的解释来写这篇文章,刚拿起笔又停住了!陛下真是这么想的么?会不会是我想岔了?要是猜错了怎么办?

好多人左右为难,一时难以下笔,要知道这篇文章可是关系到他们下半辈子的前程,仓促之间就要做出这么重要的决定,任谁都得纠结一番。

还有一些士子和以上两种人想法都不一样,他们或是大喜过望,或是稍有纠结,便笔走龙蛇地写了起来,因为他们都是听过王守仁或者徐爱、郑善夫、王艮等人讲课的王学门人。

他们对师门的教导笃信不疑,认为王守仁的学说才是正确的,朱熹不过是误人子弟罢了!不管朱厚照到底是什么想法,他们都会坚定不移地用王学来解释这四个字。

考生们纠结,大臣们也吃了一惊,他们当然知道这四个字意味着什么,于是齐刷刷看向王守仁,还以为他想和王安石一样用自己的学说来寻找志同道合之辈。

可王守仁也是一脸的惊讶,显然他也是刚知道这件事,朱厚照选择用这个题目来进行殿试,可没跟他沟通过。

这下那些判卷的考官也为难了,咱们到底该怎么判卷吧?陛下到底什么意思?是想推广王守仁的学说,还是借此机会来警告王守仁?这要是猜错,那麻烦可就大了!

好在朱厚照并没有让他们纠结多久,等考生们都开始写文章的时候,朱厚照走下来从考生中间慢慢走过,有时候还会停下脚步看看考生的卷子,偶尔还会微微点头表示赞赏。

那几个被朱厚照认可的考生乐得都快笑出来了,陛下都觉得我的卷子不错,那名次还用得着说吗?最差也得是个二甲吧?要是运气好,说不定还能拿个状元! 几位考官连忙把这几名考生也记在心里,等朱厚照离开后也找机会去瞄了他们的卷子,发现用朱熹学说解答的,和用王学解答的差不多一半儿一半儿。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