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此别过(1 / 2)

店外日头正盛,晴空万里无云。马路上车来车往无不在为吃饭奔波。

店内生意渐渐红火,与两人刚进店时的冷清景象不同,此时周围已满座,店内热气蒸腾,空调与电扇合力控温,才勉强带来少许风凉。

“哎!苏落方,你知道吗?今天我的钢琴老师弹琴给我听了诶!”一番酒足饭饱后,叶聆弦的思绪飘回至那间狭小的钢琴教室,老师的演奏仍然萦绕在耳畔,挥之不去,她迫不及待地与苏落方分享这份奇遇。

苏落方歪头看着她,甚是不解:“我的老师也常拉曲子给我听啊!乐器培训不都这样嘛!老师教一段,学生跟着练一段,然后老师指出其中的问题,学生按要求修正,循环往复,直到指法无误,旋律初具雏形,再学下一段。”他照着记忆中的流程大概描述了一遍,不禁有点想笑:“你之前不是这么学的吗?你不会是走神了吧!幻想老师为你开专场表演,你是她唯一的观众?”回想起之前的学习经历,他怀疑叶聆弦是在逗他。

“才不是呢!老师她真的为我一个人策划了一场微型音乐会,就在她的钢琴教室里,我站在她旁边亲耳听到的,她本来想挽留我,就琢磨出了’用完美的演奏来征服我’这么一个主意,”叶聆弦神情激动,越说越兴奋:“你没在场实在太可惜了,你是没听见,那旋律生动地好像会说话,闭上眼睛仿佛能听见流水、闻见花香,迈一步能踩到柔软的青草,伸手能感受到拂过的清风……”她不禁伸出双手模仿林老师的动作,但她功力有限,连老师的十分之一都模仿不来:“老师的手指灵活轻盈,明明看不出手指在用力,却能通过耳朵清晰捕捉到强弱的变化,开头轻声细语,高潮声势浩大,间奏又能瞬间回归平静的状态,”说着,她把碗筷推向一旁,双手胡乱抬落,从右侧桌边敲至桌子中间:“老师弹奏《野蜂飞舞》的时候,手指快得能看到残影,没个十年功力,绝对练不出那样的手速……”

叶聆弦兀自继续说着,情绪忽又变得有些低落:“老师演奏的最后两首曲子是我点的《天空之城》和《TheTruthThatYouLeave》,旋律安静、温柔,带着点淡淡的哀伤,仿佛是在和我告别,又或者是在祝福我,反正比我之前听过的原版演奏更动人心弦。”

苏落方右肘撑在桌面上,右手握拳托住太阳穴,歪头听着她喋喋不休,不愿打断——眼前的女孩全然不像刚放弃音乐那般,反倒像个新晋的音乐发烧友。

“叶聆弦,你真的不喜欢钢琴吗?”苏落方忍不住开口问道:“你刚刚跟我说你很懒,但是依我看,以你对音乐的热情程度,若你继续学,肯定能坚持下来;而且你对音乐的感知力明显很强,又喜欢独立思考,有自己的观点,不会人云亦云,若是能有所成就,必然是独树一帜,绝不可能被埋没。”他不相信她与钢琴的缘分会就此断绝,试图最后再劝一回。

叶聆弦哑然,她将双手放下,思忖片刻,然后挺直身板,认真回答他的问题:“我不是讨厌钢琴,恰恰相反,我很喜欢钢琴的声音,尤其是在听了老师的表演后,我更笃定这一点;准确来说,我喜欢一切美妙的声音,不止钢琴声,萨克斯、小提琴、二胡、笛子、琵琶……这些乐器的声音我都喜欢,除了乐器,还有风声、雨声、流水声、树叶声……”

“那你为什么不学了呢?喜欢不就完了?老话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好老师已经有了,你还怕学不出名堂?”苏落方更加百思不得其解了,他也把面碗推开,手臂叠放在桌上,就像个认真听课的乖学生。

叶聆弦顿了顿,大脑飞速运转,继续说道:“我后来仔细思考过,发现其实我是讨厌五线谱,这种记谱法在我这儿有个很大的缺点,就是我看不清谱线,照着谱子常常弹错音;还有节拍,二分音符、四分音符还算好认,十六分音符再加个附点,我直接眼花了,而且它各种符号又多,我真是有点搞不明白;再者说,我觉得采用五线谱的乐器比较刻板,对速度要求有点严格,规矩太多于我而言就是牢笼,我才不要被锁起来!当然了,这纯属我的个人看法,你权当玩笑听一耳朵算了。”

苏落方不置可否,就她的回答冷静分析道:“五线谱辩识不清的问题,我在刚开始练琴的时候也遇到过,我近视比你严重,肯定更看不清,但是长久训练之后,这样的问题渐渐就会消失,因为你的眼睛、大脑和肌肉在互相配合辅助记忆;所谓复杂的符号法则,我个人觉得恰恰相反,五线谱的规则简单明了,需要做什么、怎么做,上面标得清清楚楚;而你所说的刻板问题,这倒是有可能,规则本就是刻板的,越是流行的乐器规则必然越多,你想要的自由,大概只有那些小众乐器能给。”

他并不认可叶聆弦的观点,但尊重她的感受:“我想,你应该是还没遇到值得你与之相守一生的乐器,是什么乐器我不清楚,但我相信,凭你对音乐的热情,一定能遇到,说不定明天就遇到了呢!”

“有道理!借你吉言了。”听了苏落方的分析,叶聆弦的心结忽然被打开,近几日那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束缚感突然烟消云散,周身顿觉松快了不少,她把身子往后挪了挪,整个人靠在椅背上,终于展露出舒心的笑容:“苏落方,我答应跟你一起吃面真是太对了,这两天我一直纠结于自己适不适合学乐器的问题上,却没有意识到,我可能只是不适合钢琴或者不适合五线谱;但我喜欢音乐是真心的,音乐的力量于我更胜于文字,它存在于自然,也存在于人的内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是生活的一部分。”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