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赶集送粮(1 / 2)

赶集是农村人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峁梁公社每逢一、六是赶集的日子,也就是说每月农历的初一、初六、十一、十六、二十一和二十六是赶集的日子。赶集一般是在中午吃完饭大概十二点钟以后。

宋大头这次去峁梁赶集,主要是替大队和生产队去办几件事,顺便为几个村民购买一些家庭生活日用品。

除此之外,宋大头还有一件重要的事情,就是把狗娃的“工钱”——七十斤高粱尽快送到狗娃家。他知道狗娃家已经断粮好几天了。这是狗娃在临走时悄悄告诉他的。

凌晨三点多钟,宋大头赶着毛驴,踏着清冷的月光,走在弯弯曲曲出山的小路上。这条路他太熟悉了,上初中的时候他经常走这条路。这是山里人走向外面世界的唯一一条山路。

月亮挂在西边的天空,山峰显出清晰而高大的轮廓。山谷是寂寞的,也是清冷的,路上时不时传来几声猫头鹰凄厉的尖叫。毛驴的蹄子敲打在冰冷坚硬的黄土地上,发出了叮当叮当的脆响。

宋大头赶着毛驴,他想起自己小时候父亲把他驮在驴背上去赶庙会:庙会上热闹非凡,人头攒动。有唱戏的,耍杂技的,卖糖葫芦的,等等;还有小孩喜欢的各种花花绿绿的小玩具,琳琅满目,令人眼花缭乱。更重要的是在赶庙会的时候,还能看上一两场秦腔戏。唱戏的旦角,身段俏丽,面若桃花,眉目含情,一颦一笑动人心魄。魁梧的包公,面黑如墨,额头有一道弯弯的月牙。身穿蟒袍,头戴乌纱,怒目圆睁,声如洪钟。望之,让人生畏。那些动人画面和荡气回肠的唱腔,宋大头至今回想起来都历历在目,余音萦绕。可这几年都兴唱革命样板戏了,自己小时候学的几句秦腔已经多年没有唱过了,喉塞嗓干,都忘得差不多了。

他赶着毛驴,走着走着便无聊地哼起了秦腔《三滴血》中的唱段:“未开言来珠泪落,叫声相公小哥哥,空山寂静少人过,虎豹豺狼常出没,除过你来就是我,二老爹娘无下落,你不救我谁救我,你若走脱我奈何,常言说救人出水火,胜似焚香念弥陀……”

宋大头就这样一边哼着一边走着,不知不觉便上了塬头。上了塬头就离狗娃家不远了。他今天主要的任务是把粮食送到狗娃家里。要是天一亮,如果被人发现自己驮着粮食,说不定会被抓现行。没收了粮食不说,甚至会被拉去当作投机倒把分子坐班房。所以他格外小心地注视着周围的一切动向,发现没有人的时候,便加快了步伐。

到了狗娃家门口,鸡刚叫过头遍,村民都还睡在自家的土炕上做周公美梦,村庄静悄悄的。宋大头拍了拍门,听见院子里没有反应,便压低声音叫狗娃的名字。

狗娃出来开了大门,见是宋大头送粮食来了,他赶紧把粮食从驴背上卸下来背进了窑洞,又把驴拉到院子的北面,拴在了一个低矮的柴草窑里,这才和宋大头进了主窑。

他对宋大头说:“宋大叔,您一路辛苦了,现在天还早,您把鞋脱了上炕睡会儿吧。”

宋大头走了三十多里山路,人困马乏,也不再客气,脱了鞋,上了炕,与狗娃没说几句话就和衣而睡了。

两个人一直睡到大天亮才起床。狗娃的母亲端来了洗脸水,宋大头洗刷完毕又折回到炕上坐着抽烟。

狗娃说道:“宋大叔,羊圈好长时间没垫了,您歇着,我去垫垫羊圈。”宋大头点了点头,“不用客气,你忙你的吧,不用管我。”

狗娃不再客套,抬脚出窑,忙自己的事去了。

这段时间,生产队的这圈羊都是狗链带着狗剩放的,狗娃有些不放心。

他拉着架子车,拿了铁锨镢头到了羊圈,刚一开门,母羊的尿骚味和公羊的尿骚味,混合成一种淫靡放荡的气味扑鼻而来,让人呛鼻刺眼。一只体魄强健的公羊百无聊赖地游走在成群的妻妾之间,在这个屁股上闻闻,那个身上趴趴,见狗娃进来,羊儿们都抿起耳朵,齐刷刷地盯着狗娃看。羊圈好长时间没有垫土了,羊粪厚厚地积了一层,羊拉屎撒尿已经使得羊圈里潮湿不堪,恶臭难闻!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