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28) 449(1 / 2)

时间飞逝,眨眼的功夫,赵时便在许多人的提心吊胆中平安地长到了四岁,也算是真正立住了。

不过,说是四岁,但以古人的算法,应该是六岁才对,早在去年的时候,便有朝臣提出,该为小皇子启蒙了。

毕竟,这几年官家的后宫中再无皇子诞生,也就是说,他们只能指望着小皇子这一根独苗苗了,若是长歪了,将来岂不是要断送了大宋的江山去?

就连张妼晗也被朝臣们的“危言耸听”给说得有几分意动,奈何,赵祯却是丝毫不改主意,为着让儿子有一个快乐的童年,硬生生拖到了现在。

不过,启蒙这一关倒是可以免去了,只因赵祯这两年渐渐养成了习惯,召见朝臣商议要事自然还是在福宁殿,每日看呈上来的剳子,他则是在翔鸾阁中完成的。

有赵祯看着,张妼晗也不敢对儿子宠溺太过,于是,赵时从去年的时候便开始接受来自爹爹的启蒙教育,如今基础些的读书识字早已不成问题,学习习惯也在雷打不动的每日功课中渐渐养成了。

只是,正式的教学自然还得由专门的老师来,赵祯的老师是晏殊,如今的大宋人才济济,文臣武将之间的矛盾冲突也得到了很大缓解。

作为老师,晏殊对赵祯带来的这一系列改变甚是欣慰,但有些时候,也会有些失落,觉得自己在朝堂上似乎已经找不到“发挥余热的空间”了。

不过,赵祯又怎么可能就让老师这么退下去呢?因此,便将教导儿子的事情全权托付给晏殊了。

一番推心置腹的话说下来,晏殊只觉得胸口热乎乎的,官家说得对,他能教导出来一个官家,就能把小皇子也教导成为明君,两代君主合力,才能将大宋如今国富民强的局势给彻底稳定下来。

这么盘算下来,他这把老骨头还能有些用武之地呢,大宋将来是怎样的走向,全看他能再教导出来一位怎样的君主了,他可不能懈怠,辜负了官家的期望才是!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