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学渣,系统让我参加阿里竞赛 连载

重生学渣,系统让我参加阿里竞赛

分类:都市言情 作者:能涅槃吗 字数:3万字 标签:重生学渣,系统让我参加阿里竞赛,能涅槃吗 更新:2024-06-30 10:16:32

【重生】【中考】【高中】【大学】【日常】【学霸】【轻文娱】陈肯重生初三下学期,马上面临中考分流,班级倒数第一的成绩,连普高都上不了,爱情之神奖励的系统却让他去报名阿里巴巴全球数学竞赛。面对同学、老师、 ...

现在华夏的高考,为什么分卷,每个省的分数线还不一样?真要论源头,还得追溯到朱元璋时期。

那是明洪武三十年(1397年)二月会试,老朱开科取士,全国学子同场竞技,结果分数一下来,我去,51名进士全是南方人,北方一人没有。

北方学子就不乐意了,当场游行示威,在街上大叫:“不公平,这不公平!绝对是徇私舞弊!”

“我们这么多北方学子,怎么可能一个都考不上?绝对有黑幕!”

这话就传到老朱耳朵里了。

老朱那是啥人?哪里容得下这种沙子?当即就命令锦衣卫严查。

锦衣卫一查,回来一汇报,我去,老朱吓了一大跳!51位进士,全部是南方人,状元是,榜眼是,探花也是……竟无一个北方的。

那时候的进士,是天子门生,基本上都是要做大官的,老朱心下凛然,照这样下去,不出数十年,他辛辛苦苦统一的天下,那还不得南北分裂?

你想,满朝文武全部出自南方,北方人的利益谁来保障?北方人的政策、福利,谁来给他们争取?南方人会不会瞧不起北方人?北方人会不会奋起反抗?

现在有老朱镇压,自然相安无事。等老朱一死,天下绝对又要乱起来。

老朱就派出监察御史,开始仔细地详查,到底有没有徇私舞弊?

一份一份考卷,重新拿出来批阅,复核。

监察御史都是文化人,看了整整一个月的考卷,谁也不敢糊弄。

但是,他们不得不得出一个结论:这北方的学子确实没文化,输得不冤。

调查结果呈递上去,老朱沉默半晌。

因为,这也确实符合常理。

当时是明初,首都还在南京城呢,自北宋末年靖康之耻始,宋室南迁,历史上第三次大规模的衣冠南渡,缙绅、士大夫,全跑南方去了。

北方在金国、蒙元的统治下,哪里还有什么文化可言。

这统一天下没多久,老朱开始搞科举,全国一个分数线招生,那北方人肯定考不过南方人啊。

没有人作弊,没有黑料,这就难办了。

事实就是如此啊,你不能不尊重事实。

此时的朱元璋,面临两个选择。

第一,选择全国之公平。大家都在一个标准之下,谁有本事谁上。面临的就是数十年后的社会动荡,南北分裂。这当然不是朱元璋所希望的。

第二,选择个人考生的公平。就是你投胎投得好,生在南方,从小享受优良的教育资源,你家里藏书数千,诗书传家,那你高考难度就要增加。你北方人,投胎投的不好,经济不发达,文化底蕴薄弱,那就考试难度简单一些,分数线给你调低一点。算是一个弥补。

老天对你不公平,我老朱来给你公平!我老朱就是这么霸气!

当然,最主要的原因是,老朱不希望所有的天子门生,全部是南方人,或者全部是北方人。

帝王之术,讲究的就是一个平衡。

于是,南北榜就诞生了。

这桩案子当年闹得沸沸扬扬,处斩、罢免、流放发配了许多人。人头滚滚。

最惨的还属两位状元。

新科状元陈䢿,以及调查组长张信(上一届洪武二十七年甲戌科状元,侍读学士),十年寒窗,好不容易进士及第,光宗耀祖,结果被老朱二话不说给砍了!

张信还好点,好歹还工作了三年。陈䢿就更惨,今年的新科状元,没干啥违法乱纪的事,就因为文采斐然,考试得了第一名,就掉了脑袋。

老朱当然知道跟他俩没关系。但是不砍,不足以平息此事,不足以笼络北方士子的人心。

现在的高考,在毕业包分配的年代,跟古代开科取士其实是差不多的。

如果全国一个标准,过个十几年二十几年,就会遇到朱元璋所担心的问题,各种部门、国企、核心岗位,全部被那几个高考强省给把持住了。

这怎么行?朱元璋担心的事情,难道要几百年后上演吗?

所以“南北榜”(各省分数不同,试卷不一样)就应运而生了。

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不包分配、扩招,大学生就不值钱了。别说古代的进士、举人,连最低级的秀才都不如。

人家秀才还能免除赋税、刑法优待、见官免跪呢。

再说,现在考公自有另外一套招考模式,真要想玩平衡,完全可以在考公的时候限制。高考分卷,分数线不一样,就更加没必要了,根本不会引起社会动荡。

可是,神奇的一幕出现了,不仅分卷、不同的分数线愈演愈烈,连中考都开始分流了。55分流。

最新章节

小说章节

同类新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