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有声的历史记忆 连载

农民有声的历史记忆

分类:都市言情 作者:农民有声 字数:29万字 标签:农民有声的历史记忆,农民有声 更新:2024-06-27 22:30:23

滚滚东江东逝水,淘尽无数英雄。历史车轮滚滚向前,推动着时代变革的飞速发展。文化领域更如雨后春笋般一代更比一代强。吾辈放牛娃出身,从头至脚深深打着泥腿子之烙印。竟也写书,写八十万字长篇。让听者捧腹大笑,笑你傻、笑你狂、笑你痴心妄想。不管别人的想法,坚定自己的意志,把文章写精彩才是真的。泱泱中华又有谁之作,能达到老少皆读,人人喜欢?那是不可能的。我当初亦为打发

我的家乡位于广东东部一个市,是个极其美丽的小山村。我生于一九五二年岁末。据老人说我出生的时候正是刚解放初期,都说解放区的天是蓝蓝的天,解放区的人民笑开颜。

那时候门前对面山,和屋后重叠的山峦,植被茂盛绿草茵茵,处处是高大挺拔的几十米高、婆婆娑娑的百年大树,每当晨起站在屋背山顶上,远眺笔架山,连绵起伏的山峰,云雾缭绕,宛如海市蜃楼,这样的风景无不让人流连忘返。

转眼间我已过古稀之年,走过七十个春秋,历经风风雨雨,历经百般磨难,亦已正式退休十年。退休了在家无所事事,加上子女亦已成家立业。孙女孙子们,也已读小学中学了,过着清闲无聊的日子。

自己总想写点什么,总结人生七十年之平凡岁月。回忆走过的历程,亦总结人生之经验及教训。但又基于自己文化水平有限,而不敢去想,但时至今日终于下定决心奋笔疾书。哪怕写得平庸写自己的事,始终坚持的实事求是之精神去写,去做任何事情都会达到目的。

人生每一个阶段的成就不同,每一个时期的乐趣不同,每一个目标不一样,只要达到了自己所定的目标,岂不是成就?自己做自己的事,下定决心去实现自己的梦想,何必顾忌别人怎么说?

只要凡事首先解决好本身之忧虑,那就放心去做好每一件事,都会感到无比之心安理得,成就自我就是自己该做的事。

我这个村小地名叫应子上,相隔集市四公里左右,据族谱记载建村于清朝时期,一八一零年左右。我的老祖宗就是应子上的开居祖,是从县城城郊迁居至此。

开居祖叫上生公,上生公共生七子,我太爷爷是上生公第五子邦汉公所生,邦汉公共生五子,我太爷爷是邦汉公之长子,他五兄弟近百年过去,仍才五百多人,这些人都是我太爷爷五兄弟之后裔。

我生在‘柱史家风’的大屋,这座大屋总共差不多有四十个房间,是上生公迁居至此时,定名为应子上时始建的。在十八世纪中叶极度贫困的年月,始建如此庞大的建筑非同小可,估计至少经过两三代人的艰苦努力才能建成就。

这座大屋从现代人的角度来计算,如此庞大的工程,如此精湛装修应该上千万巨资。整座大屋占地超过一千五百平方米,总体结构是上五下五,两杠横屋加上垫脚屋。

这座大屋牌楼名是‘柱史家风’,也就是斗池门上的楼名。(这个斗现代汉文拼音是dou读第三声第三声是用于量米谷的,第四声是斗争的斗)什么叫斗池客家人都知道。

其实整座屋建成之后,由风水先生选好方位和向势,建一个门楼开一扇门,门的宽度有两米五十至六十,高也有两米多,是用两扇大门板才能关门,这扇斗池门,是整间屋唯一可供出入的门。

斗池的斗,古人的用意是应该用斗量金银,而放进池里的意思,实意是将整座大屋比拟成池,大池里装金装银之意。

为什么古人把整座大屋,只开一扇可供出入的斗池门呢?只有返回清朝时期再回到民国期间,战乱频频土匪众多,人们常遭劫难。把斗池门关牢就能保整屋人的平安,就可免遭劫难。

这样一座大屋,屋内人多时就有一百多两百人。大屋内所存粮食柴米油盐,食用一两个月是不会有问题的。这也是前人的智慧结晶,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就是当年的时局,祖先不得不考虑用这种建筑保护他们的子孙。

这座大屋从‘柱史家风’大门进去,就见到长约四十米,宽约四米的大天井。走到大天井正中,又见到一扇宽约两米三十,到两米四十公分宽的大门,这扇大门就是正屋大门。

正屋楼名叫‘紫云楼’。这扇大门高度也有两米二十公分高,门是用两扇门板关闭的。门板很厚,最少厚度有七至八公分。门板取材很是讲究,均是百年老杉木做成的。这种门板也只能用杉木做成,因为杉木干后较其他木质轻,老人小孩用起来才方便。

从正屋大门进去,眼见上厅下厅及左右两廊,和上下厅中间一个天井,上厅深度有五米以上宽度也有四米多,下厅略小于上厅,左右两廊又小于下厅。这样布局就很容易分出主次。然而中间的天井长度略比上厅宽度要大,天井宽度不足三米。

这个天井应该用于采光,和加强屋内空气流通,和方便屋顶排水之用。上下厅左右各有两个房间,即正屋共有八个房间,此屋上下两层结构,一般地面房间住人二楼为仓储,每个房间都有十五平方以上,这整体就叫上五下间两廊的正屋。

从正屋两廊分别往左右两边走,就又见左右两边横屋,横屋也有上下厅和一个天井,一边横屋一共有六个房间,横屋房间中间三个都定为做厨房。横屋上下厅均为饭厅,在天井边有两间冲凉房,此设施左右横屋都是对称的,走出正屋长天井边还有一排垫脚屋共有十间。这些垫脚屋,一般上都给各家子女读书作为书房。垫脚屋房门全向正屋。

像这样一座大屋设施完善,设计完美,建筑结构布局精湛,结合用料配置合理。整座大屋四通八达,房间内住进去冬暖夏凉,这样的大屋在里面居住的人们,均会有心旷神怡的感觉。

这种结构是最适合客家人居住,客家人是极端团结的民族,凡同族兄弟叔侄一旦遭到外人欺负,不论男女老幼均会同心合力一致对外。

这一致对外的家族理念,客家子弟从小受长辈的教育,有着相当重要的关系。客家人的家长,秉持桌上教子,枕上教妻的理念。所以客家子弟大部分人走出去,都较识礼仪及为人之道。 每当想起我的祖先,能够在那个时代,如此艰难时期,还带领他们的子孙,建造如此庞大的建筑,何等之伟大,何等有魄力。祖先的艰苦奋斗发奋图强,勤劳勇敢,团结奋进的伟大精神,是值得让后人诚心地永远拜祭,也足够分量让我们好好地学习与传承。

这座大屋选材独特,工艺精湛,每一根房梁头尾大小都是一致的,每一根木材都通过防虫、防蛀、防白蚁,防腐烂的处理,所以百年过去了拆下来还是刚刚的。

一座大屋的所有人行走廊边,都是用三十公分宽的花岗岩条石砌成的,其余部分包括天井的大面积,都是用大小基本相同的鹅卵石铺成的。工程质量无可挑剔。祖先选用鹅卵石铺人行道,砌天井大面积,应该不是单从建筑成本考虑。

而是从锻炼身体的目的出发,以前的农民没有鞋穿的,下农田干活走路都是赤着脚走路,回到屋里在那屋檐下走动,在天井走动对脚底的穴位区,能起到按摩作用。对人们的身心健康是很重要的,这就是人类的智慧了。

这座大屋斗池门的牌楼名是,‘柱史家风’。据老辈说柱史家风,是李姓人才有资格用这四个字做牌楼名。原因是李世民做皇帝时所定的规矩,但这种说法是无从考证,后人亦继承而认之。

我们应子上‘柱史家风’,上生公共生七子,十九世纪初巳分居另外两个村,即与‘应子上’相隔都不足两公里,当年的祖辈也肯定为生存生活的方便而考虑。

这两个新迁基地,一个是向东村,是邦伟公之长子福安公共生七子,其早年自建房屋,是一栋相当豪华势派,装修精湛上五下五两杠横屋的大屋。

另一个是龙上村。邦伟公之三子长安公,亦在龙上村建有一栋,上五下五两杠横屋豪华大屋。装修极其完善精湛。长安公共生三子,为鸿公生五子,为燮公生七子,为模公生三子。此三兄弟在龙上村共生有十五位华字辈。有三十六位展字辈。

由此可见确实是要坚持开枝散叶之原理,人口才会迅速发展和壮大。看起来那些地方风水相当不错,在60年代初期,也有两位成为大学生,其中一位还是地主成份,如若你不出类拔萃,能录取你吗?这两位大学生是我兄弟辈,被我们上生公后裔视为榜样,也是确实的人才。也是我们之骄傲,也为之而自豪。

时至今日这三个村加起来总人口,已超过超过两千五百人,上生公,子生孙、孙生子,子又生孙、子孙延续第九代,这就印证了一代两丁、十代上千之说了。这一人口增长是几何倍数印证所形成的结果。更何况一父生七子,20世纪一对夫妻生七八个,八九个十几个的都有。

我们村地处两面环山的狭长地势,‘柱史家风’建在丘陵地势山边,房屋相隔对面山不足五百米。因屋门前下去就是农田,对面山脚下有条小溪,小溪的水不管春夏秋冬,照样一刻不停地向东流,这条小溪的水,是从十几公里的高山深处流下来的。

可供沿途五六条村的村民一千多人,各种生活用水和耕田作地之用。20世纪50年代,这条小溪里的水清澈见底,各类水草婆娑,这些水草能起到净化水质的作用。正因为水草的净化作用,水质可胜过现代的农夫山泉,长年直接饮用。

清澈的小溪,水深处接近两米,有些地方更深,小溪的宽度有三四米。溪水里有很多种类的鱼虾,这些鱼虾长期在水里欢乐嬉闹,它们在打斗在奋力追逐,或是在谈情说爱。

鱼儿们自由自在地快乐地,在深可见底的水里游,知道它们都很快活。它们累了就躲进河两边那婆娑的水草里,这些婆娑的水草也可能就是鱼儿的驿站,也可能就是鱼儿的家。

这座大屋的斗池门正对远方的笔架山,笔架山峰顶尖尖的,左右两边各有略矮的顶峰,也是很对称尖尖的峰,很像三支神笔一样。据风水先生说门对笔架山,必出读书人也必出做官人,但是从应子上开基至今,已经过去一个半世纪有多,真正做官的却没有几个。

据说我太爷爷是读书人,沉醉读书几十年,也没有考取更高的功名,最终成为秀才。以后回乡参与周潭中学创办,至死致力教育,所以他就是名副其实的穷秀才。

他是邦汉公之长子,本应有很多财富,但柱史家风我太爷爷只有一个下正间,和一个横屋下厅隔的一个小厨房,加垫脚屋一个房间。这到底是什么原因从未听老人说过,但我估计太爷爷将他父亲分给他的财产,全用于读书和办学校,才会落得个一无所有。这种说法只不过是我的猜想,从未有老者的证实。

柱史家风对面是山,屋背面还是山,我记忆中20世纪50年代,对面的山和屋背面的山。都是婆婆娑娑高大挺拔的大树,树的种类繁多,有紫檀树腐肚树,园子树苦楝树、梳子树杉树松树等等,反正树的种类数不胜数。

这些几十米高的婆娑大树,最高的有三十多米高,树干直径有七八十公分至一米很多,到处密密麻麻,这些高大的大树,刮大风时发出哗啦啦哗啦啦清脆悦耳的声音。

到了夏天很多人跑到大树下乘凉,听着蝉儿优美动听的歌声,听着听着就在大树下睡着了。在当年这大树下乘凉,空气清新花草清香,清凉得可与现代的空调媲美。

大树上栖息着种类繁多的鸟类,这些鸟类叫得出名的如、白鹭白鹤、鹦鹉喜鹊画鹛布谷鸟,还有麻雀乌鸦青丝鸟,猫头鹰等等。这些鸟类算得上大家族的就是麻雀了,麻雀生性狡诈,每当它看到你在晒谷场上,晒稻谷豆类你在看守时,它不动声色。一旦你离开那就大群大群地飞来实行抢劫,它们吃饱了很快飞得踪影全无。

这些鸟称得上歌皇的,那就是画鹛和青丝鸟,它在高大的树上飞来飞去,串串跳跳不时高声歌唱,唱出优美动听的歌声,它们不断地发出叽叽喳喳的叫声,青丝鸟最小,但发出的声音最尖最刺耳,它们到底在唱歌还是在吵架,或是在谈情说爱只有它知道。

这些鸟最聪明又有智慧的还是猫头鹰,它每天肩负报时的重任,它从晚上一更开始每过一更就叫四五声,古人一更应该是相隔一个小时吧,由此证明猫头鹰的智慧与精灵。

最新章节

小说章节

同类新作